从1到N,东鹏饮料的平台化答卷
“真正的效率是投入产出比,而不是简单地挥起大刀来降本。”被外界称为投资“教父”的卫哲在其《效率为王》一书中分享道,在存量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规模、速度的增长转向效率的比拼。
站在后百亿时代的十字路口,国内功能饮料巨头东鹏饮料也深谙比拼效率的价值与意义。而在这场提质增效的硬仗中,公司亮出的王牌是“平台化”——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东鹏饮料翻开资本市场新篇章的重要抓手。
数字化赋能资源底座
新篇章的序幕以一份表现亮眼的半年报开启: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公司继续保持营收、利润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同时,半年度收入首次站上百亿元。
上半年业绩出炉后,逾40家券商对东鹏饮料予以研报覆盖。其中,包括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广发证券等券商在内的多家券商所出具的研报中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平台化”。
平台化在不缺故事的资本市场里并不新奇。但关于平台化,今年却多了很多新的注脚。其中最惹人关注的,便是淘宝的平台升级战略——5月以来,盒马、飞猪、高德等阿里系会员权益悉数进驻88VIP会员。借助“淘宝大会员体系”的赋能,外卖闪购横空出世、高德地图高调宣布切入本地服务市场、飞猪吹响国庆假期“冲锋号”……悄然间,一个互联网大消费平台初见雏形。
对此,摩根大通认为,通过“淘宝大会员体系”的跨业务协同,阿里正在构建“一体化电商生态”。
以平台为媒,构建全新的运营生态,类似的故事,也在东鹏饮料上演。
如果说淘宝APP是阿里推动平台化升级的“核心阵地”,那么,基于扎根饮料行业30余年所积累的对人货场的独到理解,从而构建出的资源底座,便是东鹏饮料实现生态升级的“秘密武器”。
东鹏饮料正在构建的资源底座,是以系统化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产品服务这一“大平台”,带动一线企业、团队及业务人员等“小前端”,强调的是链接与协同,这点和阿里以“淘宝大会员体系”和淘宝APP为中心,将旗下各个产品的会员系统及产品串并联的思路很像。
另一个相同点是,围绕资源底座,东鹏饮料不断加注“科技与狠活”。企查查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以来,东鹏饮料原始取得了包括东鹏产品数字化全流程追溯平台、东鹏智能制造执行前端系统、东鹏扫码核销服务平台软件、东鹏促销员流程管理平台、东鹏消费者后台智能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多项软件著作权,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生产车间,再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端的全链条。
数字化赋能在东鹏饮料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愈发突显,以“1元乐享”扫码活动为切入点,依托对“一物一码”系统的持续探索,公司已经构建起覆盖供应链、生产基地、渠道伙伴及终端消费者的全流程数字化运营体系,搭建了全链路在线化、透明化的数智化运营平台,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关键引擎。东鹏饮料旗下鹏智瑞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网站显示,其服务门店数量已达100万家、产码30亿个、扫码达8亿次。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1元乐享”活动正成为越来越多饮料行业企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平台化是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抢得先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数智化程度的高低或成为关键的胜负手,“数字化、智能化为平台化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围绕这一技术基座的探索,企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
历时近九年的系统性变革
在搭建起联通各个资源点的数字化桥梁之前,东鹏饮料已在组织架构变革、供应链管控、生产线管理、渠道端布局等多个企业经营关键节点上取得了阶段成果。
就在9月4日,东鹏饮料营销(江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东鹏饮料实控人林木勤的弟弟、在食品饮料行业具有丰富营销管理经验的林木港出任法人。该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除了食品销售、市场营销策划、销售代理,还包括品牌管理,涵盖了从产品流通到品牌推广的完整业务链条。
2025年4月,东鹏饮料海南生产基地正式奠基。在此之前,公司甚至将触手伸向了海外,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了子公司。此外,今年以来,东鹏饮料还先后对外投资设立了东鹏饮料销售(汕尾)有限公司和广东东鹏饮料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东鹏饮料的每一步都意有所指。朱丹蓬指出,江西作为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重要枢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东鹏饮料布局此处,既可辐射周边省份,又能完善全国销售网络。
而对于为何在海南、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展开布局,东鹏饮料在财报中以及接待投资者调研时曾透露,是看中了海南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以及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的区域辐射能力,筹谋向海外市场要成长空间。
着眼于激发组织活力,早在多年前,东鹏饮料就以区域为抓手,开启了一场深度组织变革。2017年,彼时以广东区域为大本营的东鹏饮料小试牛刀,落子广西;三年后,公司果断北上,拿下辐射长三角区域的重要据点上海;2021年,东鹏饮料挺进长沙,意欲自此串联起华南、华中、西南三地;2023年至2024年,公司加速全国化进程,并向南北两端延伸,先后在天津、浙江、海南等地开枝散叶。
与供需关系息息相关的生产基地数据,默默见证着这家功能饮料行业巨头如何奋力生长。
2021年年报显示,彼时的东鹏饮料已建成七大生产基地,设计产能约为236万吨。在2025年半年报中,布局规划的生产基地数量来到13家。截至当年4月25日,东鹏饮料已在广东、安徽、重庆、浙江等地建成9个生产基地,设计产能达480万吨,而天津、昆明、中山、海南等生产基地建设正按计划高效推进。
伴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东鹏饮料的营收规模迅速向上,仅用六年时间,就从30亿元出头发展到迈过百亿元营收大关。随后,公司又用一年半时间,实现了半年营收过百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变化的数字背后,其实是东鹏饮料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主动导演了一场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
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其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功能饮料业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预测,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或达1576亿元。而中研普华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运营态势及未来投资方向咨询报告》显示,到2029年,功能饮料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800亿元。
源于组织职能的不断精细化以及权力的充分下放,东鹏饮料成功激活了区域资源的精细化配置和高效运用能力。
财报显示,东鹏饮料的区域收入贡献已然摆脱广东“一家独大”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天津所在的华北区域实现销售收入17.08亿元,同比大增73.03%,增速远高于全国区域平均增速。截至报告期末,东鹏饮料华东、华中、西南、华北等区域的营收占比均已超过10%,逐渐形成一超(广东区域)多强的发展格局。
从1到N的高效裂变
“制造业向平台而生,既是趋势,也是挑战。”在产业时评人张书乐看来,制造业企业迈向平台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思考并解决的是品牌IP的消费联想问题,“不仅要用一条‘心智线’把旗下的产品更好地串联起来,还要预防孵化产品失败对这条‘心智线’造成不必要的消耗”。
以资源底座为基,东鹏饮料正试图通过品牌、品类、场景、渠道和客群的“五维”连接,打造泛化的“累困”心智,向复制粘贴“东鹏特饮”成功经验这一简单粗暴的复刻模式说“不”,从而实现从1到N的高效裂变。
一场围绕人、货、场的头脑风暴席卷而来,由场景驱动的产品孵化思路应运而生。锁定抗疲劳、补充能量这一核心需求,东鹏饮料将核心目标消费客群分为开车人群、白领人群、蓝领人群、新蓝领人群、学生人群、运动人群、公务人群、娱乐人群等“8群20类”,并按照不同人群进行媒介、渠道及内容的精准投放,深入场景,培育核心消费者。
以开车人群为例,东鹏饮料与高德合作定制“能量语音包”,三年累计曝光40亿次语音广告,覆盖超过2.6亿车主;与满帮合作四年,触达了超过3000万卡车司机。
在国内体育产业快速发展驱动运动饮料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由“累困”心智衍生出的“汗点”场景成为新的爆点。通过渗透体育赛事、布局多类运动赛道,2025年上半年,以“快速补充电解质”“运动补水”为核心诉求的“东鹏补水啦”收入占比较2024年同期大幅跃升,化身东鹏饮料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2019年在我国运动饮料市场中尚无一席之地的东鹏饮料,到2024年时已凭借“东鹏补水啦”闯入前五位,市场占比达到6.3%,较之身前的国际知名品牌“宝矿力水特”的差距仅有0.1个百分点。
东鹏饮料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构建起由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即饮咖啡“东鹏大咖”、无糖茶饮“东鹏上茶”、果味茶饮“果之茶”和植物茶饮“多喝多润”组成的阶梯式多品类产品布局。此外,主打家庭聚会场景的“海岛椰”以及面向解油解腻需求的“生榨油柑汁”也正蓄势待发。
“对于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行业而言,当下已经不能单纯用产品为王、渠道为王、营销为王等任何一个单独的定义去概括企业、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了,而是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简单点说,就是全都要。”张书乐告诉记者。
依托愈发丰富的产品线,东鹏饮料亮出了自己“全都要”的布局思路。
以产品为基,东鹏饮料深挖核心用户的增量需求,用场景思维撬动品类拓展的想象空间;以渠道为基,东鹏饮料将供、需两端连线,打造出全流程供应链体系,为产品裂变创造了无限可能;以营销为基,东鹏饮料打通触达目标客群的最后一米,反复强化品牌“累困”心智……
在朱丹蓬看来,东鹏饮料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和多消费人群的“五多”发展战略正是其能顺利向平台化企业进阶的坚实基础,而随着在平台化探索上的逐步深入,又能进一步催化公司在“五多”上的持续进化。
以平台化高效驱动品牌、品类、场景、渠道和消费人群的快速裂变,东鹏饮料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在凯度BrandZ日前公布的《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中,东鹏饮料连续四年上榜,排名跃升至第44名,品牌价值达到42.18亿美元,增速高达73%,位列增长榜第三。
以稳健步伐践行长期主义,如今的东鹏饮料,离打造一体化泛饮料生态这一目标似乎越来越近了。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