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一字”跌停辜负了谁? 五问海南华铁

算力“新贵”海南华铁(603300)正在遭遇信任危机。

国庆中秋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上市公司海南华铁突发公告称,公司此前签署的一份价值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宣告终止。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公司的22万户股东(截至2025年6月底)的心悬在了嗓子眼。

战战兢兢熬过了假期,10月9日开盘,持有海南华铁的投资者夺路而逃,公司股价“一字”跌停,截至收盘,卖一位置仍有26.42亿元卖单正在排队。次日,公司股价再收“一字”跌停板,封单金额再次超过20亿元。

忽悠式利好?

时间回到今年3月,彼时的海南华铁一度成为市场上的明星公司,原因和一份价值超过36亿元的协议有关。

相关公告显示,海南华铁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华铁大黄蜂”)与杭州某公司签订了《算力服务协议》。双方约定,由华铁大黄蜂为该公司提供为期5年的算力服务,预计合同总金额高达36.9亿元(含税)。

消息一出,海南华铁股价瞬间被引爆,连收3个涨停板,其中两个为“一字”涨停。而今年以来,借助算力的东风,海南华铁股价水涨船高,屡屡刷新股价历史纪录。与此同时,公司的股东户数也从2024年年底的不到5万户一路攀升至2025年3月底的213192户。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股东户数已突破22万户。

时隔仅半年,当初这些慕名而来、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满满的投资者却又开始争夺离场的机会。“能出来吗?我已经挂隔夜单了!”“可以当韭菜,公司不能没信誉!”“股民们,一起告海南华铁!”……在海南华铁的股吧内,弥漫着哀愁与怨愤的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与跑步进场的投资者向背而行,海南华铁的重要投资者却完成减持套现。Wind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牛散“章盟主”(章建平)跻身海南华铁前三大股东之列,报告期末持股比例为4.23%,参考市值约为8.99亿元。但到了5月,章建平持股比例已降至4%以下。到了半年报时,章建平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9月30日,上交所向海南华铁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公司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事件的整个过程呈现‘利好发布→股价飙升→股东减持→订单归零’的典型链条,已具备‘忽悠式利好’的明显特征。”上海市信本律师事务所赵敬国律师10月9日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鉴于监管已下发监管工作函,若无进一步证据表明公司履约意愿及客户真实存在,市场将其定性为‘忽悠式利好’并不为过。”

“丢单”背后的多处疑点

目前,仍有多个疑团笼罩在这家曾经的明星上市公司头顶。

首先,合同的突然终止究竟由哪一方导致?按照海南华铁在公告中的解释,是“基于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短短半年时间,设备的市场环境究竟发生了哪些较大变化,致使双方的合作迟迟没有任何进展?

其次,针对半年零订单的情况,在协议签订之初,海南华铁是否对合作细节进行过充分论证,又为何选择和这家公司签订协议,所合作的这家公司是否如公告中所言的具备良好的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该公司此前是否已经依托算力开展相关业务?

最后,在相关订单半年多时间没有丝毫进展的前提下,海南华铁为何主动放弃由对方解除协议并支付巨额违约金(总金额的20%)、补足相关损失的机会,而是选择主动解约,且未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

海南华铁股价9日、10日的连续“一字”跌停又辜负了谁?!

“要真正减少‘忽悠式利好’需要三方面同步收紧。”在赵敬国律师看来,针对“框架合同”“意向协议”,上市公司端应当设置更加严格的披露要件,比如披露对手方真实身份、履约保障条款、前期订单或资金证明,并同步提示“无强制约束力”风险;而在监管端,交易所可实行“大额合同备案制”,要求公司在披露前提交合同文本、对方资信材料,并对跨界、金额占营收比重过高的合同,强制引入保荐人或会计师专项核查。一旦发现“画饼式”披露,快速启动问询、公开谴责乃至立案调查,形成即时威慑;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建立“高风险公告”交易保护机制,对披露金额超营收30%以上的框架合同,自动标注“R”标识(风险与收益并存)并实行T+0盘中临时停牌,给市场冷静期,同时加强投教,提示“无约束力合同≠业绩”,引导投资者查看历史履约记录、现金流和订单验证,避免盲目跟风。

赵敬国律师进一步强调:“一个值得信赖的信息披露环境,核心就一句话——让所有投资者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套语言,看到完整且可验证的事实。”

36.9亿元被纳入累计签订合同金额?

随着“丢单”事件不断发酵,海南华铁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算力“新贵”形象被凿出一道信任的缺口。

对于算力业务,海南华铁此前倾注了不少心血,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海南华铁频频在公司微信公众号透露喜讯。3月7日,公司发布喜报,宣布新签订算力服务合同金额2.7亿元;3月12日,海南华铁称与智宇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顺利交付首批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3月18日,公司再传新签订算力服务合同喜讯,这次的金额为2.35亿元;7月15日,海南华铁与安徽海马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服务金额将达到10亿元……

据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年底,其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交付算力资产已超14亿元。不过,2025年半年报中并未提及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的数据。

华铁大黄蜂和杭州某公司于今年3月初签订的价值36.9亿元的协议中的部分或全部,是否已被纳入海南华铁今年3月底时累计签订的66.7亿元算力服务金额的统计中?若是,那么在扣除相关金额后,海南华铁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的累计签订的算力服务金额或将回落至29.8亿元。

对此,记者在海南华铁的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发现了一处巧合。

这篇于今年3月10日发布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名为《聚焦两会|周军平:进一步扩大算力业务,把低空经济打造成为公司营收利润新增长点》的文章中如此表述:“如今,海南华铁签约算力服务金额已达24.75亿元,在海南完成近7亿元的智能算力设备投资。(最新数据:海南华铁签约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4.35亿元,在海南完成超8亿元的智能算力设备投资。)”

用该文章中提到的64.35亿元算力服务金额减去海南华铁3月7日新签订的2.7亿元算力服务合同金额,以及2024年累计签订的24.75亿元算力服务合同金额后,得出的数值恰好等于36.9亿元。

就涉及此次“丢单”事件的五大疑问,《大众证券报》记者分别于10月9日、10日多次致电海南华铁证券部,但电话均在忙音三声后挂断,而公司的传真机电话虽能接通,却始终无人接听。

海南华铁和算力颇有渊源,甚至曾因“算力”而被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实名举报。

2021年8月8日,在美股上市的亿邦国际董事长、“币圈大佬”胡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已于日前向证监会、上交所和浙江证监局实名举报华铁应急(海南华铁前身)涉嫌严重财务造假、严重信息披露违规,公司时任实控人胡丹锋及其配偶潘倩涉嫌巨额职务侵占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等违规问题,并公开了一份长达100多页的举报材料。此举令华铁应急2018年至2019年期间采购矿机进行比特币“挖矿”的往事浮出水面。

在监管问询后,华铁应急承认购买矿机,但对参与“挖矿”却持否认态度,坚称其只是租赁矿机。

至今,这场围绕矿机的“罗生门”仍有诸多疑团未解。记者 陈陟


编辑:newshoo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