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仨月再抛“跨界”方案!纳尔股份,拿下“两连板”

时隔不到3个月,主营精密涂布复合材料业务的纳尔股份(002825)再度吹响进军半导体领域的冲锋号。日前,公司对外透露,其拟花费不低于3.5亿元拿下上海菲莱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菲莱科技”)不低于51%的股权,从而取得后者的控制权。

消息一出,纳尔股份股价10月16日应声“一字”涨停。次日,公司股价以涨停价开盘,随后虽有小幅回落,但不到10分钟即强势封板,创出年内新高。

看中半导体“潜力股”控制权

“公司从今年4月份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目前进展顺利。相关人员下周就要去项目现场了!”10月16日盘后,纳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

对于此番拿下菲莱科技的控制权,纳尔股份似乎志在必得。

公告显示,菲莱科技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半导体芯片测试可靠性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曾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晶圆AOI设备、芯片测试机、COCO自动上下料设备、CoC老化系统、COB测试机、SoC老化设备等从晶圆、芯片到器件的全形态方案,其旗下拥有自主品牌“FeedLiTech”。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12月揭晓的“2024上海最具投资潜力50佳创业企业”榜单中,也出现了菲莱科技的身影。

 

此次协议约定了业绩承诺:2025年至2027年,菲莱科技的累计净利润不得低于1.12亿元;分别不得低于2800万元、3600万元和4820万元。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菲莱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3亿元和9246.45万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43万元和2293.38万元。这意味着,只要菲莱科技接下来的生产经营不发生重大变化,想要完成本年度的业绩承诺似乎并不难。

如果此番能够顺利拿下菲莱科技的控制权,公司要如何确保菲莱科技接下来的生产经营稳定,从而顺利完成业绩承诺?对于这一问题,前述纳尔股份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对具体情况并不知情,“对方(菲莱科技)肯定不缺管理和技术人才,但公司(纳尔股份)管理层是如何考虑的,我并不清楚。公司非常重视这个项目”。

对于此番拟拿下菲莱科技控制权的原因,纳尔股份在公告中透露,其中的一点考虑是为了“快速打造业务第二增长曲线,打开原有业务发展天花板困境”。

“主营业务的市场量(规模)不大,虽然公司已经是龙头企业,但未来还想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才考虑多元化发展,从而突破原有的‘天花板’。”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发展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望是很强烈的。”

4200万元业绩承诺缺口

这并非纳尔股份首次萌生对外并购的念头。

早在2022年,公司就曾斥资3800万元拿下骏鸿光学51%的股权,从而切入光学及电子功能膜材料赛道。彼时,骏鸿光学的法定代表人苏灿军曾作出业绩承诺,但最终不仅未能如约达成,还留下了巨大的业绩承诺缺口。

拿下骏鸿光学控制权当年,纳尔股份出现营收下滑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8亿元,同比下滑7.98%,终结了此前连续5年(2017年至2021年)营收同比两位数增长的态势。

虽然纳尔股份当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0.87%,但盈利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转让了控股子公司的部分股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纳尔股份的盈利从3.52亿元骤降至7975万元,较2020年下滑了11.09%。

2022年年报显示,自2022年4月30日起取得骏鸿光学控制权至当年年底,该公司8个月的营业收入约为1951.37万元,净利润约为-534.45万元。而2020年、2021年,骏鸿光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90.83万元和4885.68万元。

 

从完整年度来看,骏鸿光学2022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236.19万元,较苏灿军当初承诺的800万元低了1036.19万元。而业绩承诺的缺口持续了三年。2023年、2024年,骏鸿光学依然未能兑现苏灿军当初的承诺,公司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完成数分别较承诺数(2023年为1200万元,2024年为2000万元)低了1665.99万元和1564.03万元。三年累计缺口达到4266.21万元。

其间,纳尔股份的业绩也经历了起伏。2023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前者降幅约为8.09%,后者同比下降71.54%。不过,从扣非归母净利润角度观察,纳尔股份2023年至2024年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根据纳尔股份今年4月21日发布的公告,骏鸿光学需补偿的业绩承诺为696.91万元,其中现金支付160万元,其余以苏灿军转让其持有的相应数量的骏鸿光学股权予以补偿,即对应约179.3万元骏鸿光学注册资本。

股东“高位”抛出减持计划

步入2025年,纳尔股份的对外并购意愿愈发强烈,而且都奔着“跨界”半导体而去。今年1月23日,纳尔股份对外透露,已和江西蓝微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其拟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取得后者的控制权。

相关公告显示,江西蓝微旗下产品主要包括键合丝和特种微细漆包线,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功率器件、LED芯片封装,以及音频视频线、耳机、手表机芯、微型电机等领域。

第八届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庆博览会官网相关页面在介绍江西蓝微时提到,其为国内芯片封装键合引线领域的龙头企业。

彼时,纳尔股份在公告中预计,江西蓝微的整体估值将在1亿元至2亿元之间。

对于这次拟对外并购的原因,纳尔股份表示,系按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稳健经营与开发新领域并举,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及发展机遇。公司同时表示,该项股权投资能够进一步丰富其产业布局。

至于为何选中江西蓝微,纳尔股份强调了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互补。据纳尔股份透露,其全资子公司丰城纳尔与江西蓝微均位于江西省境内,后者的发展规划与丰城纳尔在土地资源、厂房建设、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上有潜在合作互补。

消息传出后,纳尔股份股价一度上涨逾48%,触碰到此前的年内高点12.49元/股(最新高点为13.08元/股)。

“投资标的的确定,都是经过投资负责人充分且审慎考虑的。”前述纳尔股份工作人员表示。

然而,这一被纳尔股份以及投资者寄予厚望的股权投资,在历时近半年后却遗憾收场。2025年7月,纳尔股份对外披露,其和江西蓝微的《投资意向协议》正式终止,理由是双方未能就本次投资事项达成最终共识,也未就延长排他期达成一致。

和江西蓝微商洽期间,纳尔股份股东持股变动的情况曾引发投资者的质疑。Wind数据显示,两名牛散陶文华、陈其德在2025年一季度时跻身纳尔股份前十大股东之列,但二人双双在协议终止消息传出前的二季度减持离场。

 

如果说牛散的来去可以用个人判断或投资风格来解释,那纳尔股份两大股东宣布拟减持消息的时间节点就颇耐人寻味。

2025年5月,在股价冲至阶段高点后有所回落之际,彼时纳尔股份的第二大股东王树明、第三大股东杨建堂以及副总经理沈卫峰宣布拟减持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最终,仅王树明一人减持,套现约3346万元。截至2025年8月7日,其变为纳尔股份的第三大股东。

“股东及副总并非项目组人员,他们对相关项目进展情况并不知情。”纳尔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如是说。

记者 陈陟

编辑:wenmeng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