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制冷剂行业维持高景气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2026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和《2026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根据文件,2026年,我国HCFCs生产配额总量为15.14万吨,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与使用配额总量为7.97万吨,2026年度,我国HCFCs生产和使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的71.5%和76.1%。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文件依然彰显了政策框架的延续性,制冷剂供给端约束与“全球特许经营权”属性凸显,由于部分三代制冷剂品种需求短期内存在波动,文件将配额调整的灵活性扩大至30%,充分保障行业全方位多品种的健康持续发展,持续看好制冷剂长景气周期。

事件驱动 制冷剂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出台

2025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 《2026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和《2026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方案整体坚持目标导向、稳中求进、分段实施、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二代制冷剂配额严格落实年度履约淘汰任务,三代制冷剂配额在综合考虑行业发展需求和2025年度HFCs配额实施情况下,对部分产品的配额发放进行了细微调整,并将2026年品种间调整比例上限由10%提升至30%。

根据 《2026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2026年,我国HCFCs(氢氯氟烃)生产配额总量为15.14万吨,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与使用配额总量为7.97万吨,2026年度,我国HCFCs生产和使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的71.5%和76.1%。细分产品来看,R22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相比2025年分别削减 3000吨、2910吨,同比减少2.01%、3.60%;R141b生产配额、内用生产配额清零。

此外,根据《2026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本次分配在2025年度配额(含增发配额)基础上,根据HCFCs淘汰的替代需求,增发1,1,1,3,3—五氟丙烷 (HFC—245fa)生产配额3000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3000吨。根据半导体行业发展需求,增发一氟甲烷(HFC—41)生产配额50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50吨。本次及2025年度的增发配额均为年度配额,仅2026年度有效。从配额调整来看,不同品种年度配额累计增量不得超过该品种配额量的30%,调整不得增加总二氧化碳当量。

行业前瞻 主流三代制冷剂景气度延续

国信证券认为,R22逐步进入需求淡季叠加空调以旧换新后维修需求逐渐萎缩,预计R22年内配额或有富余,企业通过降价清理库存。

据卓创资讯,2025年三季度R22均价下滑至3.41万元/吨,较二季度均价下滑429元/吨;据氟务在线,10月来R22价格下滑至1.5万元/吨—1.8万元/吨,低价策略带动市场采购情绪有所好转,出货较为顺畅,后价格提升并稳定在1.8万元/吨—2.0万元/吨。

此外,R32表现强势,在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制冷剂企业对R32市场的维护意愿较强,报价稳步上行,2025年三季度均价达5.9万元/吨,较二季度上涨8534元/吨;当前市场主流成交价维持在6.1万元/吨—6.2万元/吨。R134a因配额持续消耗,2025年三季度均价上涨至5.1万元/吨,较二季度价格上涨3360元/吨;当前报价逐步上涨至5.3万元/吨。R410a受R32高价带动,2025年三季度均价达5.1万元/吨,较二季度上涨2830元/吨;当前报价跟涨至5.2万元/吨—5.5万元/吨。R125、R143a、R507二三季度及当前价格维持4.6万元/吨,保持平稳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带动液冷相关需求高增,推动氟化工企业向氟化液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巨化股份通过子公司创氟高科推进“巨芯冷却液”项目,规划产能5000吨/年,一期1000吨/年已投产;三美股份推进重庆氟化工一体化项目等,完善原材料、制冷剂、氟聚合物等领域的产业布局。

选股逻辑 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从中受益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此次文件依然彰显了政策框架的延续性,制冷剂供给端约束与“全球特许经营权”属性凸显,由于部分三代制冷剂品种需求短期内存在波动,文件将配额调整的灵活性扩大至30%,充分保障行业全方位多品种的健康持续发展,持续看好制冷剂长景气周期,当前头部企业估值水平较低,叠加氟化液提供新的增量空间,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昊华科技、东阳光、金石资源等。

国信证券指出,制冷剂配额约束收紧为长期趋势方向,在此背景下,看好R32、R134a等主流制冷剂景气度将延续,价格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对应制冷剂配额龙头企业有望保持长期高盈利水平。此外,看好液冷产业对氟化液与制冷剂需求的提升。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制冷剂配额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相关标的包括巨化股份、东岳集团、三美股份等公司。

光大证券认为,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叠加需求端稳步复苏,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推动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制冷剂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此外,氟化工企业依托氟化工产业链基础,加速向高附加值的氟化液(液冷核心介质)领域延伸,技术壁垒优势显著。随着AI算力快速增长和“双碳”政策深入实施,液冷技术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氟化工龙头企业有望凭借液冷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八亿时空、润禾材料等。 宗禾


编辑:newshoo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