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获批 金融创新精准滴灌科创企业

2025年11月5日,西安钢研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钢研功能”)非公开发行的“钢研转债”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成为全市场首单科技创新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债券规模3亿元,期限6年,募资用于高精度精密合金箔材项目,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2025年5月,上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明确鼓励科创债设置转股条款,为该品种落地提供政策依据。作为政策落地后的首个案例,“钢研转债”的获批体现了监管层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决心。

从市场需求看,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创新主体长期面临传统融资困境。这类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高投入、早期盈利不稳定”特征,传统债券投资者因信用风险顾虑配置意愿低,股权融资又面临估值与退出难题。科创可转债通过股债融合设计,为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方案:投资者可选择持有债券获取固定收益,或在企业成长后转股分享红利;企业则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资金,转股后还可降低偿债压力,实现“融资成本下降”与“财务结构优化”双重收益。

从产品设计看,“钢研转债”设置6年期限与转股条款,首个转股申报期始于发行结束后6个月,为企业预留业绩增长窗口期。相较于传统可转债,科创可转债更强调“科技创新属性”与“中小微定位”,需满足科创债相关规定,募资用途严格限定于科技研发或产业化项目。

市场影响方面,科创可转债将重塑科技企业融资生态。以钢研功能为例,其 2025 年上半年净亏损1110.66万元,虽处于净亏损状态,但凭借高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仍能通过该工具获得低成本资金。对投资者而言,股权类机构可通过转股条款分享企业成长收益,破解“投早投小”的退出难题;对市场而言,该品种将加速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从行业代表性看,本次获批的科创可转债并非孤例。除了钢研功能外,目前深圳市智胜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胜新”)科创可转债也已获受理,智胜新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铝电解电容器领域。两家企业均为中小科技企业,且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称号,印证了科创可转债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精准支持。

科创可转债精准契合了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风险特征,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又一重要金融创新。随着这一创新工具的逐步推开,有望引导金融活水更高效地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为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记者 刘扬

编辑:newshoo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