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催化锂电板块走强

11月13日,锂电板块成为资金集中涌入的核心赛道。Wind数据显示,锂电池指数(884039.WI)当日大涨6.40%,创下近期单日最大涨幅;锂电电解液指数(884894.WI)以10.41%的惊人涨幅位居细分领域榜首,锂电正极、负极、磷酸铁锂电池等子板块亦全线走强,涨幅均突破6.5%。个股方面,华盛锂电走出6天3板,孚日股份6连板,永太科技走出5天3板。此外,富祥药业、泰和科技、康鹏科技、海科新源“20CM”涨停。

这一轮强势上涨的直接催化剂,是上游关键原材料六氟磷酸锂(LiPF6)价格的断崖式飙升。根据Wind最新价格数据,截至2025年11月13日,六氟磷酸锂国内市场主流成交价已达15.15万元/吨,较10月中旬价格实现翻倍。部分市场报价甚至突破15万元/吨,出口价格亦高达16.65万元/吨。这一价格水平,已较2025年7月底的低点累计上涨超140%。

价格飙升的背后是供需结构的重构。一方面,下游需求端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三季度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乘联会初步统计显示,10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量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8%。与此同时,储能市场成为新增长极。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设“100%新能源基地”与“水风光一体化”项目,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根据《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将达180GW以上,超出市场此前预期。

另一方面,供给端则因行业“反内卷”与产能出清而显著收缩。大量中小企业在长期亏损压力下加速退出,头部企业虽满产甚至超产,但新增产能释放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短期内难以弥补缺口。叠加部分电解液添加剂(如碳酸亚乙烯酯VC)因龙头厂商停产导致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了材料端的涨价压力。

除了价格驱动,产业层面的重大事件也为板块注入了长期信心。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于11月13日召开,现场签约项目达180个,总金额高达861.3亿元,覆盖动力电池、新型储能、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与资本信心。

此外,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在大会上宣布其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实现量产,在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其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处于全球前列。“巧克力换电联盟”计划于2025年底前建成1000座换电站,进一步打通用户端使用痛点。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巩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行业正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具备核心技术与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持续溢价。

业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锂电产业链整体营业收入为6361.88亿元,同比增长16.12%;归母净利润为626.19亿元,同比增长40.37%。单季度表现来看,2025年三季度锂电产业链景气度持续修复,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毛利率端略有承压。三季度,锂电产业链整体营业收入为2354.28亿元,同比增长20.42%,环比增长10.19%;毛利率为19.39%,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为253.41亿元,同比增长58.20%,环比增长25.93%。

从子行业来看,三季度,电池环节营业收入为1540.35亿元,同比增长16.63%,环比增长10.04%;归母净利润为224.89亿元,同比增长53.61%,环比增长26.62%。此外,正极环节营收为344.37亿元,同比增长31.62%,环比增长13.01%;归母净利润为3.15亿元,同环比均实现大幅回升。这也意味着,在下游需求回升带动下,正极环节盈利修复加快,环比显著改善。负极材料营收为176.49亿元,同比增长22.99%,环比增长2.92%;归母净利润为13.71亿元,同比增长52.32%,环比下降3.54%。

万联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蔡梓林表示:“随着上游碳酸锂价格逐步触底企稳,终端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增长,锂电中游材料厂商业绩有望持续修复,电池、结构件环节公司盈利有望持续增强,建议积极关注中游材料环节公司业绩修复投资机会,以及电池环节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的龙头个股。此外,新兴技术产业化加速,固态电池、高压密磷酸铁锂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下游车企、电池厂商持续加大加快布局,建议关注新兴技术产业化带动的投资机会。”

记者 刘扬


编辑:wenmeng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