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发布《厦门市新闻工作者眼健康白皮书》 打造职业健康保障“厦门样板”
“看见”,是新闻工作的起点。守护新闻工作者的清晰视野,就是守护社会公器的明亮窗口。11月18日,在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下,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正式发起“新闻工作者眼健康关爱计划”,并联合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大学发布国内首份聚焦媒体从业者的眼健康报告——《厦门市新闻工作者眼健康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旨在构建“预防—诊疗—公益”全周期眼健康保障闭环,以厦门为起点,守护每一位“时代瞭望者”。
构筑新闻从业者眼健康防线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深入实施,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者作为高负荷、高强度的职业群体,长期承受户外强光、屏幕蓝光等多源视觉压力,干眼、视疲劳等眼科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影响其职业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潜在健康隐患。新闻工作者的眼健康问题亟待系统性关注。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领导赖玮琼在致辞中表示,新闻工作者以笔墨和镜头为时代立传,他们的眼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信息传播的质量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她强调,华厦眼科始终坚持“无论富贵贫穷,都要服务好每个病人,让每个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使命,集团先后推出“近防365计划”“365天拯救干眼计划”“糖尿病眼病关爱月”“银龄关爱计划”等多项眼健康公益行动。此次面向新闻工作者推出的关爱计划,是华厦眼科响应国家战略、践行社会责任、延伸服务边界的重要一步,也是集团在职业健康公益领域的又一次深入探索。
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艺衍表示,新闻工作者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特性使其成为眼健康问题的易发人群。多年来,厦门记协致力于为新闻从业者办实事、办好事,此次联合华厦眼科发布《厦门市新闻工作者眼健康白皮书》,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健康的切实回应,更是推动新闻行业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健康保障机制的重要探索,致力于将厦门打造为全国首个新闻工作者眼健康示范城市,助力“健康厦门”城市建设。
首份行业白皮书发布
该 《白皮书》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主编,在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下,携手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大学共同完成。
《白皮书》基于1345名厦门新闻工作者的系统调研与数据分析,首次系统梳理了厦门市新闻工作者眼健康现状、主要问题及干预路径。数据显示,49.5%的新闻工作者存在干眼症状,其中近三成为中重度干眼;视疲劳发生率高达33.3%,且干眼与视疲劳呈显著正相关,凸显了这一群体眼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此外,超过半数新闻工作者每日连续用眼时间超过8小时,视觉负荷与睡眠不足、工作压力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加剧眼健康风险。
《白皮书》项目负责人,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副总裁张昊志在解读报告时指出,此次《白皮书》是国内首次聚焦高负荷用眼新闻职业人群的眼健康报告,通过调研揭示了四大突出问题:
一是职业岗位与眼健康高度关联,采编策划人员的干眼指数达17.3,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岗位;二是干眼风险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新闻工作者干眼指数高达17.5,这也打破了“干眼是中老年病”的传统认知;三是女性新闻工作者面临双重压力,尤其在采编岗位中,干眼与视疲劳共病率超过50%,已成为高发人群;四是新闻从业者工作时间长、用眼负荷重,需高度重视眼健康。
从“厦门样板”到“全民眼健康”
为将关爱落到实处,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本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签署公益关爱合作协议。
自项目启动至2026年12月31日,厦门眼科中心将为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全体会员单位的员工及其直系亲属 (配偶、父母及子女),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公益服务,包括眼健康体检及眼周医疗美容服务等。
作为国内大型眼科医疗连锁集团、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的先行者,华厦眼科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指导,以技术为支撑,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致力于守护全民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本次“新闻工作者眼健康关爱计划”,不仅是华厦眼科面向厦门本地新闻工作者的一次公益行动,也是华厦眼科在全民眼健康领域持续深耕的缩影,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起点。 白雯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