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去化+经销商回款”透暖意 洋河股份连续两个月反弹 行业机会正“悄悄冒头”
8月的A股白酒板块,泛起一丝“暖意”。当多数酒企还在消化行业调整期的阵痛时,洋河股份(002304)用一份“主动求变”的半年报,以及连续两个月的股价反弹,向市场传递出不一样的信号——这家曾以“渠道韧性”著称的白酒龙头,正在用库存去化、动销改善、战略调整的组合拳,在行业低谷期砸出一个个“价值坑”。
截至中报披露日(8月19日),洋河股份股价报收于73.58元/股,较6月16日的阶段低点60.99元/股,累计涨幅达19.40%。这一表现,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的寒冬里,撕开了一道“复苏”的裂缝。而这一切,都与公司于8月18日晚间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紧密相关。
中报里的“主动出清”:短期承压换长期轻装
8月19日,洋河股份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44亿元。这一数据似乎并不亮眼,但若结合行业背景与财报细节,这份中报的背后,藏着洋河“主动挤泡沫”的战略意图。
“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存量竞争下,酒企的核心命题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生存’。”面对这份中报数据,一位白酒行业分析师表示,“洋河的半年报,本质上是一份‘主动调整的成绩单’——通过控量稳价、去库存、促动销,把渠道压力转化为未来增长的弹性。”
从产品结构看,洋河上半年中高档酒营收同比下降36.52%,普通酒营收下降27.24%。表面看是“双降”,实则是公司对主导产品的“精准调控”。以“梦6+”“海之蓝”等核心大单品为例,洋河主动控制发货节奏,避免渠道压货;同时推出第七代海之蓝(主体基酒3年以上+调味酒5年以上)、高线光瓶酒(主体基酒100%三年陈),前者巩固大众价格带基本盘,后者以“高性价比+品质升级”抢占下沉市场。
分区域看,2025年上半年,省内营收同比下降25.79%,省外营收同比下降42.68%。但值得注意的是,省内经销商数量逆势净增11家至3010家,省外则净减268家至5599家。“省外的调整更彻底,过去几年省外扩张较快,积累了部分库存压力,现在通过‘关停并转’优化经销商结构,聚焦江苏大本营和高地市场,反而能提升渠道效率。”上述分析师指出。
公司半年报合同负债的变化释放了积极信号。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合同负债为58.78亿元,环比一季度减少11.46亿元(主因是旺季发货确认收入)。
股价两个月反弹近20%:市场在为“预期差”买单
如果说中报是洋河“触底反弹”的基本面支撑,那么近两个月19.4%的股价涨幅,则是市场对个股及白酒行业“预期差”的修正。
从时间线看,洋河股价的反弹始于6月中旬。彼时,白酒行业因“禁酒令”、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等因素陷入调整,多数酒企股价创年内新低。但洋河股份凭借“主动调整”的差异化策略,率先走出独立行情:6月19日至8月19日,其股价从60.99元/股攀升至73.58元/股,涨幅远超同期茅台(2.89%)、五粮液(7.86%)等龙头。
“按照此前公司分红承诺公告计算对应当前股价,公司股息率不低于6.65%,具备安全边际。”国海证券分析师刘洁铭表示,“公司的品牌和渠道已基本实现全国化,核心竞争力不变,业内领先的优质基酒产能及老酒储能也足够支撑其未来的高端及次高端布局,继续看好公司未来报表出清后的业绩弹性。”
机构共识:报表出清后弹性可期
对于洋河的未来,券商机构的观点高度一致——短期看,公司仍处于“轻装上阵”的调整期;中长期看,品牌力、渠道力与产能储备将为业绩反弹提供坚实支撑。
“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着眼长期发展。”民生证券研究员王言海表示,公司短期内降速舒压,消化渠道库存,报表加速出清;中长期来看,公司调整经营节奏,强化大本营市场运作,梳理海天梦主导产品价格体系,同时持续扩展省外市场,静待需求修复重拾增长。
东吴证券则更看重“分红+改革”的双重催化。其研报提到,洋河2024年至2026年三年分红承诺,相当于给投资者上了“双保险”。这些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报表快速出清、在白酒产业中属轻装上阵;二是推出第七代海之蓝/高线光瓶酒、主动进行经营变革;三是动态股息率达到6.7%、当前位置攻守兼备。
光大证券的分析则聚焦于“洋河后续拐点”:公司今年报表端出清较为明显,下半年渠道包袱减轻,营收底部有望逐步确立。
行业启示录:调整期的“洋河样本”
洋河近期股价的“触底反弹”,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围,更折射出白酒行业在深度调整期的生存法则。
过去十年,白酒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的扩张,也经历了“塑化剂”等冲击,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优胜劣汰”。这一次,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复杂:消费群体迭代、消费场景变迁(商务宴请减少、大众自饮增加)、渠道模式变革(传统经销商体系受线上冲击)。
在此背景下,洋河的选择颇具代表性: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通过“控量稳价”修复渠道利润,通过“产品创新”匹配新消费需求,通过“区域深耕”夯实基本盘。这种“慢下来、沉下去”的策略,或许正是其在行业低谷期突围的关键。
截至目前,洋河股份PE约36倍,处于估值中枢的下方;公司库存去化提速、改革措施落地,基本面拐点的信号愈发清晰。对于投资者而言,此时的洋河,或许正站在“估值修复+业绩反弹”的双重起点上。
当然,行业复苏的节奏仍存不确定性,消费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改革的效果也需持续验证。但正如东吴证券研报中所说:“当前白酒产业仍处于调整阶段,洋河顺势推出第七代海之蓝、高线光瓶酒来稳住大众价位基本盘,在白酒行业分化加剧的今天,轻装上阵,才能做到攻守兼备。” 兰文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