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个月LPR首次下降
本报讯(记者 刘扬)时隔20个月LPR首次下降。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较此前下调0.0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LPR为4.65%,与此前持平。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数据显示,1年期LPR为2020年4月以来首度调整。
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一共下调6次累计下调51BP,5年期以上品种共下调3次累计下调20BP。其中2020年4月LPR报价降幅为LPR改革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1年期降20BP,5年期以上降10BP。
对于本月LPR下降,业内已有预期。央行在12月15日落地实施了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两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2.2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LPR调降前,央行并未对月中的MLF利率进行调整。
“央行本次下调了1年期LPR,首先,下调的幅度符合市场预期,但也没有更多的惊喜,其次,只下调了1年期LPR,对于房地产行业等更重要的5年期LPR并没有调整。12月15日,央行对于MLF到期没有全额续作,也显示了央行希望宽松政策逐步进行。”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许冬石12月20日分析认为,12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小幅下行,而其提前5天公布的MLF利率不变,这种情况打破了以往央行利率下行的规律。央行的利率调整最常用顺序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LPR利率。而降低LPR利率是更具有指标性的动作,央行的态度较为明确。
同时,许冬石认为,降息的首要目的仍然是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合理稳定,对冲经济下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下行、供给冲击、预见减弱”的风险,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要继续下行。12月15日,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2月20日,央行继续降低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是政策层应对经济下行的最直接的信号,也反应了政策层应对经济下行的决心。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则表示,从短期条件看,降息的空间已经打开。首先,保供稳价政策收效,为流动性边际宽松创造条件。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结构性通胀问题逐步凸显,对流动性的边际宽松形成掣肘,11月PPI同比涨幅12.9%,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回落0.9个百分点,在保供稳价政策的助力下,价格对生产的约束逐步放缓,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空间打开,当前降息的时机较为适当。
那么,未来货币政策会有什么变化?“我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至少延续至明年一季度,而根据政策效果可能延续至4-5月份。一季度可以看到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速的上行,同时,再次降准、降息仍然可期。”许冬石进一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