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行:打造科技金融新标杆 点燃科技金融“强引擎”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下称“苏州中行”)坚持高站位推进、高标准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拓客模式迭代升级、金融业务增量扩面,点燃科技金融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引擎”,持续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推进 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苏州中行注重从全局着眼做好谋篇布局,在健全政策体系、体制机制等实践中大胆探索,倾力推动科技金融服务精准触达企业,打造了从“顶层设计”到“服务落地”的苏州中行方案。
例如,出台《苏州分行攻坚科技金融十大行动措施》,聚焦提升商行服务质效、强化行司协同合力、深化生态合作建设三个方面,全力推动科技金融业务破局成势;发布 《苏州分行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构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热带雨林式科技金融生态。
科技金融涉及多业务条线,统筹协调工作尤为关键。苏州中行成立科技金融柔性工作组,凝心聚力推动各项科技金融政策落实落细。在公司条线,形成了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及专业人才的梯队队伍,开展科技金融送教上门活动;在风险条线,形成了科技金融专业审批人,推出科技金融审批“明白纸”,进一步明确审批指引和风险偏好等。为擦亮科技金融“窗口品牌”,苏州中行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资源禀赋及人力资源配置等情况,设立了2家科技支行、11家科技特色网点,致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示范标杆”。
高标准服务 拓客模式迭代升级
科技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技术、高风险特质,融资难屡见不鲜。苏州中行深度调研地方重点行业细分赛道特点,持续革新传统信贷评判标准,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体系,为更多科技企业送上“金融福利”。
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类企业无盈利、缺抵押的情况,苏州中行首创生物医药打分卡模型,让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迎刃而解。迄今为止,该行累计服务生物医药企业近1100家,实现授信合作近220家。此外,苏州中行还致力于探索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合作新机遇。今年,辖内吴中支行协助当地政府举办了生命科学创新生态联盟首届创新诊疗产业论坛,与各界专家共同探讨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共谋发展大计。
作为评价科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知识产权也是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重要切口。苏州中行将企业的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要素纳入评价体系,改变了单一依靠专利权的传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该行还运用线上线下“惠如愿·知惠贷”产品,让更多科创企业“知产”变“资产”。苏州某轻资产互联网公司致力于研发基于大数据知识产权评价的智能风控产品,搭建链接政府、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成立时间不久,暂无有效专利在手,但已注册品牌商标。苏州中行主动对接该企业授信需求,创新运用多种知识产权混合质押融资模式,以“商标质押+抵押”组合方式为其提供1000万元授信支持。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苏州中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笔数78笔,质押登记金额超8亿元,质押登记笔数列当地四大行第一。
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务增量扩面
苏州中行正以科技、金融为“两翼”,高质量服务科创企业茁壮成长,主动融入苏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伴随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苏州某智能汽车企业生产运营所需流动资金大幅增加。在单纯以盈利能力、抵押担保作为评价指标的传统授信模式下,获批银行授信增额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银行苏州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分行创新采取科技金融审批模式,将其作为苏州中行首笔科技金融试点业务,帮助企业信用总量从3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
苏州某半导体企业需要并购重点产业链伙伴、扩大生产线、补充日常周转资金等。苏州中行专设服务工作小组,迅速回应企业需求,并于今年为该企业送上超4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大礼包”。
这只是苏州中行为地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的剪影。近年来,该行围绕当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科技型企业贷款量增面扩。截至目前,该行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近600亿元,授信客户数近3000户。
在新时代擘画的宏伟蓝图中,苏州中行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攻坚力度,奋力推进科技金融跨越式发展,为苏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自强多作金融贡献。一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