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张荫先:机器人行业的冷思考与长逻辑
近期,从机器人相关案例来看,行业节奏出现偏慢迹象: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订单由原计划的5000台至10000台缩减至1000余台,显示产品规划存在不确定性;马斯克作出“是否直接跳过V2,转向V3生产”的表态,更反映了迭代路径的不明朗。与此同时,日本头部减速器厂商一季度订单仅2.3亿元,全年指引约为5亿元,意味着后续三个季度合计需求与一季度相当,印证了短期需求释放低于预期。对此,平安基金张荫先指出,当前机器人产业短期进展放缓,阶段性波动需理性看待。
一、概念热度需冷思考,真实需求更具价值
板块近期上涨更多受市场氛围与AI逻辑驱动,但需要警惕概念与现实的差距。部分企业披露的“与特斯拉沟通、送样”更多停留在行业早期流程,尚未转化为实质订单;一些新技术(如皮带传动等)缺乏规模化应用前景。而镁合金轻量化、高效电机驱控器等方向经过验证,具备实际需求支撑和更清晰的成长空间,更值得中长期关注。
二、AI是核心驱动力,算力之后必有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AI技术的最终物理载体,其发展与AI高度绑定。运动控制难度远超市场认知:在高自由度场景下,逆运动学解算需要庞大算力和算法支持。非具身大模型无法覆盖物理交互场景,而具身大模型能直接提升机器人在真实世界的运动与交互能力。这也是“算力高景气之后,必然轮到机器人”的逻辑基础。
三、中国制造是长期底层优势
虽然国内在“大脑”“小脑”环节仍有差距,但在硬件本体制造上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机器人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高度同源,中国在供应链完整性、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上的积累,将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未来,中国有望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投资策略:稳健配置优于短期锐度
在投资策略上,更强调净值曲线的稳定性而非短期弹性。通过提前布局估值偏低的优质龙头,保持较低的持仓重合度,组合在上涨行情中的锐度或许略低,但在市场回调时具备更好的回撤控制力。长期来看,低回撤、稳增长的曲线能够持续积累业绩,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 (晓薇)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中相关信息来源于基金管理人认为可靠的公开资料,相关观点、评估和预测仅反映当前的判断。该等观点、评估和预测后续可能有所变化,亦有可能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或者采用不同分析方法而有所不同。本材料所含任何市场观点的内容皆基于相应的假设条件,而任何假设条件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基金管理人不承诺、不保证任何具有预测性质的市场观点必然得以实现。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