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非法“代理退保”,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以实际行动守护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为幌子的非法中介活动持续蔓延,已成为侵蚀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业痛点。面对共同挑战,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通过构建“风险预警关口前移、纠纷调解多元化解、消费者教育深度渗透”三级防护体系,依托第三方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多起纠纷,并以真实案例警示公众警惕非法中介陷阱,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真实案例:失业客户险遭误导 专业调解守护保障
2024年12月,客户董女士因长期失业、经济压力较大,受网络“全额退保”广告诱导,向平安人寿提出解除其重疾险合同申请。投诉处理人员多次尝试沟通均被拒绝,经研判发现其可能受非法组织操控,遂主动引入保险纠纷调解中心介入。
保险纠纷调解中心受理案件后,指派资深调解员核查事实。调查发现,董女士受网络不实视频误导,对保单产生严重误解。调解现场,公司工作人员逐条解读重疾险条款,重点讲解保额、赔付条件及免责范围等核心内容,并结合非法“代理退保”典型案例揭露黑产欺诈手法。经专业释疑,董女士意识到自身误解,当场撤回退保申请、决定继续缴费,双方签署调解协议。
2025年6月,董女士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平安人寿迅速完成理赔,13万元保险金及时到账。“幸亏当初没轻信网络广告,这份保险成了救命钱!”董女士感慨道。
深度解析:非法“代理退保”四大套路
非法中介套路具有高度隐蔽性,消费者需警惕以下特征:一是“保过”谎言,以“100%全额退保”为诱饵,实则收取30%-50%高额代理费,中途退出需支付违约金;二是伪造证据,假借“法律援助”之名,教唆消费者篡改材料、恶意投诉;三是信息盗用,声称“手续简单”,却非法获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导致隐私泄露、财产损失;四是切断沟通,要求消费者拒绝与保险公司直接联系,实则阻断合法维权渠道,冒用身份实施二次诈骗。
高管发声:构建消费者权益防护网
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卫强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企业的首要责任。”他提醒公众,消费者维权可通过金融机构官方渠道提交诉求,避免被非法“代理退保”组织侵害;要善用多元解纷机制,除向金融机构投诉外,可向保险纠纷调解中心申请中立调解,或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同时呼吁消费者理性投保:“消费者购买保险时,需结合自身需求、支付能力及风险承受力,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条款、退保损失等核心内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权益受损。”
非法“代理退保”行为不仅会导致消费者失去保障,更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信用受损等连锁风险。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将持续强化风险预警、纠纷化解、教育宣导三级防护体系,坚决打击非法“代理退保”黑产,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公司也倡议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打击“代理退保”黑产合力,共同营造安全、透明、健康的金融环境,为实现全体消费者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田健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