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金融领域“黑灰产” 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省公安厅联合发布典型案例

近年来,以不法贷款中介为核心的犯罪团伙通过伪造首付款凭证、利用系统漏洞、伪造相关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和保险赔偿金,形成金融领域“黑灰产”乱象,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国家金融安全。

记者获悉,在此类链条中,非法贷款中介发挥了重要的联结作用,形成以其为枢纽的全链条违法犯罪,往往短期内重复作案,社会危害严重。马上消费研究院和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5年一季度金融黑灰产规模达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约40%。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公安部统一部署,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省公安厅重拳出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行为,并于近日公布了四起典型性、代表性案例,提醒大众警惕。

案例一:南京胡某某等人涉嫌贷款诈骗案

2024年2月,南京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胡某某等人涉嫌贷款诈骗案。经查,2023年以来,以胡某某、李某等人为首的贷款诈骗团伙,通过中介团伙招揽全国多地区征信无异常的普通人员作为“背债人”,并组织“背债人”至银行申请购车贷款,提车后迅速转卖至销赃团伙,形成集犯罪策划、引流获客、物色人员、材料造假、培训包装、骗贷购车、销赃洗钱的犯罪链条。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经侦局部署全国公安经侦部门开展集群打击,共抓获嫌疑人130余名,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二:常州某公司涉嫌保险诈骗案

2024年8月,常州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某公司涉嫌保险诈骗案。经查,以陆某、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保险公司间信息共享、承保审核和理赔调查等方面漏洞,以被保险人雇员的伤情作为作案工具,通过诱骗雇员签署虚假赔付协议,并伪造相关证明等手段,蓄意夸大损失程度,诈骗保险赔偿金,犯罪团伙及线索涵盖企业经营者、投保人、受益人、保险从业人员等全链条。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经侦局部署全国公安经侦部门开展集群打击,共抓获嫌疑人20余名,涉案金额4800余万元,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三:泰州宫某某涉嫌贷款诈骗案

2024年5月,泰州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宫某某涉嫌贷款诈骗案。经查,犯罪嫌疑人宫某某与多名贷款中介人员、二手车商人员纠合组成犯罪团伙,以“为他人支付购车首付款并给予好处费”为诱饵,组织全国多地区征信无异常的普通人员充当“背债人”,以“背债人”名义购买汽车,并对其进行话术培训和包装,使用虚假证明材料从银行申请到贷款后,迅速将汽车低价转卖给二手车商非法套现,诈骗银行无抵押消费贷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经侦局部署全国公安经侦部门开展集群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目前,宫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员已被法院依法判决。

案例四:南通曲某某等人涉嫌保险诈骗案

2024年1月,南通市公安局依法立案侦查曲某某等人涉嫌保险诈骗案。经查,2019年以来,以曲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为部分高风险行业务工人员重复投保雇主责任险等险种。被投保人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该犯罪团伙引导被投保人办理伤残鉴定,并伪造相关材料和垫付资金流水,同时申报保险理赔。理赔款到账后,通过各种理由诱骗、威胁被投保人,非法占有保险赔偿金。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经侦局部署全国公安经侦部门开展集群打击,共抓获嫌疑人13名,涉案金额7600余万元,目前,曲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员已被法院依法判决。

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在发布第一批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时指出,近年来,金融“黑灰产”组织、个人为谋求非法利益,假借法务公司、咨询公司等名义,广泛发布“代理高额退保”不实信息,怂恿、诱导投保人委托其代理“维权”,胁迫保险公司支付超出保险合同现金价值的退保金,并从中收取高额佣金。迄今为止,对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据悉,为推进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走深走实,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省公安厅建立了预防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的常态化联络协作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发挥监管专业优势,在日常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信访核查等工作中,注意发现不法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督促金融机构端正经营理念,有效弥补管理漏洞,从根源上压缩金融“黑灰产”的生存空间;公安机关依法侦办了一批相关案件,抓获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斩断了一批涉金融领域“黑灰产”利益链条,切实维护了企业群众合法权益和金融管理秩序。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打击治理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呼吁大家关注典型案例、增强风险意识,在金融消费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金融安全“三步走”>>>>>>

(一)提高防范意识。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等信息,对“高额回报”“内部渠道”“快速办理”等话术保持高度警惕,不轻信、不盲从,避免掉入相关陷阱。

(二)选择正规渠道。通过银行官网、手机银行、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官方渠道办理金融业务,避免轻信第三方“捷径”承诺。遇到金融纠纷,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客服或者金融监管部门正规途径解决,拒绝“代理维权”等非法中介。

(三)举报可疑线索。不法中介往往以“金融服务”为幌子,非法从事金融咨询、代理、担保、贷款等业务活动。广大群众要自觉抵制非法金融中介活动,发现可疑线索,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记者 赵琦薇

编辑:gloria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