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农行速度”如何助力南京“粮安天下、农兴乡村”

作为“小微金融”的践行者,中国农业银行南京分行(下称“南京农行”)始终坚守服务小微企业的初心使命,将践行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品创新为笔,以优质服务为墨,深耕南京地区小微金融市场,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动能,为乡村振兴绘就底色,用心书写着普惠金融大文章。

《大众证券报》记者走访发现,南京农行始终立足地方产业实际,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民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让普惠阳光照亮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融“贷”动丰收景

稻米飘香振兴路

秋风吹拂,南京石臼湖畔的千亩稻浪翻涌飘香。南京晶健米业有限公司(下称“晶健米业”)的负责人沈先生漫步田埂,望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满是自信:“每年收购季最缺的就是资金,农行的贷款就是‘定心丸’,有了这笔钱,我们既能稳稳锁定优质粮源,也能有底气给农户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这样,大家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晶健米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南京溧水地区首家个体粮食加工厂,现已成长为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晶健”牌大米更是多次荣获“江苏好大米”特等奖等荣誉,产品畅销南京、浙江、四川等多地。沈先生感慨,自2015年携手以来,南京农行便成为企业成长路上坚实的金融后盾,从最初的200万元信贷支持起步,至今已为企业累计投放资金超过2000万元,每一步关键发展都有农行的支持。

今年,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晶健米业资金周转的压力逐渐凸显。“稻谷收购旺季,每天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这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沈先生坦言:“若资金无法到位,将直接影响签约农户的切身利益。”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农行南京溧水支行迅速行动,组建团队主动上门,深入田间地头和加工车间,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与沈先生多次深入沟通。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惠农e贷”产品的便捷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特色贷款服务方案,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仅用短短2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了200万元贷款资金的审批与发放工作。

据悉,这笔资金的到位,不仅保障了企业在稻谷收购期间的现金周转,而且稳定了当地十余位农民的工作岗位,更辐射带动了百余户农民增收。“一人富不算富,带动乡亲们一起富,心里才踏实。有了持续的金融支持,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大米品质,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沈先生表示。

同样是金秋时节,南京庄湖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丰收高峰期,合作社的秋收物产琳琅满目,吸引了周边市民和企业纷纷前来体验农事、采购新粮。

该合作社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自2019年与农行南京江宁禄口支行建立合作以来,禄口支行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开立对公账户、办理收单业务、企业融资等,助力企业不断壮大。今年秋收季,企业采购客户络绎不绝,秋粮销售额节节攀升,企业需加大农资储备、升级农机设备,面临一定资金压力。为此,农行主动开辟信贷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了75万元的贷款支持,助力企业丰产又丰收。

“农行速度”快响应

“小绣球”有“大市场”

2024年4月,全国海底捞门店上新的一款菌菇拼盘新品引发消费热潮,其中,一个洁白花团状外形类似绣球的菌菇,凭借鲜嫩口感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这款征服众多消费者味蕾的“小绣球”,超半数来自南京本土企业——南京闽绣菌业有限公司(下称“闽绣菌业”)。

作为南京高淳区代表性农业企业,闽绣菌业历经数年发展,已从一家小微菌菇种植厂成长为技术领先、市场稳固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为应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闽绣菌业启动了新一轮产能扩张计划:对二期厂房进行扩建,同时新建四期厂房,计划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增设1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以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的飞跃。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和设备采购迫切需要流动资金支持,农行南京高淳东坝支行获悉了闽绣菌业的扩张计划和融资需求,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在详细了解企业稳健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信用记录后,该行果断评估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清晰的升级规划以及项目建成后对当地农业产业的带动效应,并立即给出信贷支持方案。“支持此类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龙头企业,对于巩固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东坝支行客户经理说道。该行前后台协同作业,大幅缩短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用时,以“农行速度”响应企业发展的“紧迫时钟”,助力闽绣菌业抢抓市场机遇,快速将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短短几天就给企业提供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金融“活水”润沃土

创新良种焕新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近日,一系列由南京农行提供的综合性金融支持,让专注小麦、水稻、玉米等多种经济性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的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明天种业”)焕发新的生机,为其突破资金瓶颈、加速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明天种业凭借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在当前国内种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持续提升市场份额。然而,与许多科技型农业企业一样,明天种业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育种周期长、研发投入大、轻资产运营导致传统融资渠道受限,资金短缺一度制约了其扩大科研规模、建设现代化育种基地和提升制种能力。

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农行南京栖霞支行迅速行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调研,精准把脉其金融需求。摒弃“一刀切”的传统信贷模式,基于对种业行业特点和公司具体经营模式的深刻理解,针对企业缺乏足额固定资产抵押的痛点,该行积极研究创新担保方式,利用农行独有的种业行业信贷政策,成功向企业发放2000万元信用贷款,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解决了公司研发和流动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普惠金融再发力

蔬菜种植解难题

乡村产业振兴,解决资金投入难题是关键。南京农行持续创新金融模式,聚焦三农融资难题,推出“纯信用、无抵押、低利率”的惠农贷款,对有融资需求的农村产业主体,推广运用政府增信类贷款,该行向南京邦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发放的500万元小微贷便是生动案例。

南京邦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副产品配送企业。公司拥有自建种植基地,并与多家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构建起快速的副食品供应产业链,其配送地区覆盖了南京多个区域以及镇江等地,为当地“菜篮子”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为了保障蔬菜供应与品质,公司运用科技手段,通过智能遮阳、风机、水帘等现代化设备,将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确保蔬菜正常生长。但引入科技设备后,公司的流动资金却“捉襟见肘”。在政府搭台的金融对接会上,该公司得到了南京农行的特别关注,农行南京栖霞支行了解到企业面临资金缺口,积极对接企业负责人,组织客户经理上门尽调,在短时间内,为其发放政府增信类小微贷500万元,及时填补企业流动资金缺口。

从稻米加工到菌菇种植,从良种培育到蔬菜供应,不过是南京农行扶持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南京农行坚定面向“三农”发展普惠金融,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用服务创造价值,用服务赢得客户,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普惠服务和“三农”底色,让田野“沃土”成为金融服务的“热土”。

记者 王金萍 通讯员 陈尧 蒋欣彤 邢梦君


编辑:wenmeng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