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规模、新增贷款增量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金融交出亮丽“三季报”
“金融总量保持全国领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增量均居全国第一。”《大众证券报》记者从近期召开的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2025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9万亿元,同比多增5505亿元,居全国第一。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9.4%,高出同期全国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贷款2.31万亿元,同比多增682亿元。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量超去年全年增量
今年前三季度,省内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指导下积极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主动对接“苏新消费”“水韵江苏”“江苏味道”等特色消费活动,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融资需求。
“截至9月末,全省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贷款余额2553亿元,同比增长19.4%,比年初新增398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新增量;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余额1.4万亿元,比年初新增184亿元。”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唐成伟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消费政策,叠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支持消费的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专业化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或联合其他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金融推动江苏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江苏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同时,一方面指导金融机构用好央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低成本信贷供给;另一方面争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更多落地江苏。据悉,截至目前,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已指导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100亿元,带动相关领域贷款投放超900亿元;全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健康教育、文体旅游、住宿餐饮等领域项目近20项,签订贷款合同约28亿元。
在以苏超为代表的体育休闲消费中,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探索建立了“一码、一库、一机制”的体育金融工作框架:凡经营范围或服务对象与体育有关的企业,均可通过扫一扫专属金融服务码(即“一码”,已在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提交融资需求、咨询金融政策、评价银行服务、提出意见建议;系统梳理并建立了体育领域融资项目库(即“一库”,共包含200多个项目,覆盖全省体育产业四大业务领域),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进融资项目落地,通过主动走访、精准对接、持续跟进等方式,为库内项目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接机制(即“一机制”,包含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体育休闲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分级分层强化政策宣传和服务对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体育产业相关贷款684.53亿元,共支持体育领域主体1600余家,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总量有望保持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江苏金融系统在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同时,尤其注重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配性。
“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领域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和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1.5%,分别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个、2.1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大力服务新质生产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速在各行业中较高,同比增长34.8%,大幅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三是普惠小微融资“量增面扩”。9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6个百分点。贷款户数快速增长,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同比增长13.3%。四是信贷投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5.48万亿元,比年初新增1.02万亿元。”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徐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表示,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好各项金融增量政策,着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预见2025年江苏省信贷投放将保持平稳增长。
本次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金融市场管理处副处长林琳还重点介绍了江苏加速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相关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地区公司信用类债券(含公募REITS产品)共发行1.36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总量为7790.7亿元,剔除央企后有望连续十四年保持总量全国第一,债券已成为实体经济仅次于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核心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与专业服务,为金融机构精准匹配优质科技项目。”林琳在谈到今年6月设立的江苏省科技金融(科创债券)服务与促进中心时表示,将重点履行两大核心职能:一是提供全流程科技创新债券服务。中心邀请银行、券商、担保、评级等机构入驻,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发行辅导—材料申报—存续管理”的全流程服务;二是搭建多维度科技金融资源对接平台。线上开发政策库、企业库、专家库、服务机构库等基础信息库,线下常态化举办“科创下午茶”“资本面对面”等沙龙、路演活动,促进资金供需的精准匹配。据悉,不久前,中心举办了首场线下活动,由交易商协会、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江苏省信用增进公司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全省70余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代表介绍最新政策和产品,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企业发行服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如,指导省内某法人银行实行承销业务白名单管理制度,平均3—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并上报注册,显著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某股份制银行分行创新发行模式,支持多家单户规模较小的中小民营科创企业以集合、“间接”形式发行债券,解决单家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不足的难题,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
数据显示,1—9月,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同比下降44BP至2.05%,江苏地区26家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315.8亿元,发行绿色债券205亿元。
记者 赵琦薇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