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润达生研发独立性、持续性引关注:向实控人借款上千万出资 重要研发人员投资同行
一家尚无产品上市、三年亏损超7亿元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闯关科创板引发市场关注。
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润达生”)拟科创板上市,《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注意到,作为一家聚焦恶性血液病和实体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恒润达生成立多年,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
更引人关注的是,公司成立初期,实控人李国顺借款超千万元给他人用于出资,此外,公司研发核心人员相继离职或在外创办同行业企业,这些情况不禁令人关注公司的股权安排和研发独立性。
重要股东向实控人借款上千万用于出资
恒润达生前身为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达生有限”),成立于2015年7月,由李国顺、上海寓庸、李国清、上海觉海和恒润研究所共同出资设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恒润达生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公司尚未盈利,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7371.22万元、-28365.34万元及-18776.20万元。
招股书显示,实控人李国顺并非科班出身,其1987年从福建省莆田市技术学校轻工机械专业毕业,曾在保险公司供职六年。
在实控人缺乏生物医药背景的情况下,后来成为公司重要股东的李启靖,其学术资源和行业经验成为公司早期的重要依托。第一轮问询函回复内容显示,达生有限设立初期,李启靖资金紧张,李国顺看重李启靖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学术背景以及行业资源,陆续向李启靖出借共1132.85万元用以出资达生有限。
根据对李国顺的访谈并核查李国顺、李启靖的资金流水,上述借款于2021年12月31日前陆续偿还完毕。
李启靖通过上海寓庸持有恒润达生股份。企查查信息显示,上海寓庸成立于2015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启靖,注册资本为1167.11万元。企业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1238弄2号3层B座,经营范围包含商务信息咨询、生物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实验室试剂及耗材、仪器仪表、化工原料及产品的销售等。
通过企查查查询到的信息进一步显示,上海寓庸直接对外投资企业仅恒润达生一家,间接投资上海恒润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恒润达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寓庸另一名历史股东是刘雅容,2017年12月认缴出资,2018年1月开始担任监事,2020年1月卸任并退出,退出前持股比例为3.86%。
这不是刘雅容与李启靖共同持股的唯一企业,她还曾与李启靖共同持股境外关联企业。第一轮问询函显示,恒润达生股东李国顺、李国清、陈良和等早期为搭建境外红筹架构而设立多家境外关联公司(下称“境外关联公司”)。境外关联公司自设立后未实际开展业务,亦未形成对恒润达生的直接或间接持股,后因公司取消搭建红筹架构计划而逐步注销。其中,已于2021年6月注销的境外关联公司HRAINYUYONG(BVI)Co.,Ltd.,李启靖、刘雅容分别对其持股96.14%和3.86%,该企业于2018年8月成立。
这种高度一致的持股比例不禁引发外界对两人关系的关注,并对李启靖与李国顺之间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或其他特殊安排产生疑问。
刘雅容为何数次与李启靖共同投资企业,甚至涉及李国顺等早期为搭建境外红筹架构而设立多家境外关联公司?二人什么关系?二人与李国顺、李国清等又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李启靖2015年向实控人李国顺借款用于向公司出资,直到2021年底前才还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为何还款周期长达近6年?双方是否存在除借款外的其他协议?
为何李启靖控制的上海寓庸直接投资的企业仅恒润达生一家?结合问询函回复所称“李国顺看重李启靖生物医药的学术背景以及行业资源,陆续向李启靖出借共1132.85万元用以出资达生有限”,及2015年5月成立的上海寓庸注册资本1167.11万元,达生有限成立于2015年7月等来看,李启靖通过上海寓庸持有公司股份,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或其他特殊安排?
重要研发人员离职或在外成立同行企业
除了数次与李启靖共同投资企业,刘雅容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恒润达生多项专利的发明人。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润达生应用于主要研发管线的发明专利共27项,包括5项境内已授权专利、19项境内申请中专利以及3项PCT专利,该等专利由公司主要研发团队主导研发而产生。除上述发明专利外,公司还拥有在早期研发探索过程中产生的15项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该等发明专利为拟应用于新增管线的专利或防御性专利。
刘雅容虽然不是恒润达生披露的核心技术人员,但为多项申请中或已授权发明专利乃至核心技术相关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之一。例如公司在研产品“HR004”涉及“靶向CD19和CD22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已授权或申请中的两项发明专利,刘雅容都是发明人之一,其中已授权专利(专利授权号ZL201810503222.3)系公司核心技术平台相关专利,再如专利“一种评估CART细胞安全性的方法”(发明人刘雅容、史子啸)和专利“一种评估CART细胞有效性的方法”(发明人刘雅容、史子啸)。
梳理发现,公司核心技术平台涉及40项发明专利,而刘雅容作为发明人之一的相关专利达到10项。
通过企查查查询到的信息显示,刘雅容为上海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其名下还有10家关联企业(两家已注销),大多由其担任重要职务。这些企业成立时间均在2019年之后。
刘雅容在关联企业的任职情况包括苏州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深圳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经理,苏州拓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上海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安万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已于今年2月注销的上海拓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已于2020年2月注销的上海沙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等。
刘雅容在恒润达生的任职情况、研发中的实际参与程度以及在外创办多家企业的行为,是否构成潜在的同业竞争?招股书并未给出明确说明。
除了刘雅容,恒润达生的核心技术人员也存在在职期间创办同行业企业的行为。此外,部分研发团队成员相继离职,公司研发团队稳定性引人关注。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恒润达生核心技术人员为黄飞、王丹红、李国栋、何凤和王海鹰五人,报告期内离职核心技术人员为HONGMING HU(胡红明),其自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主要参与公司偏早期项目的研发工作,后因个人原因离职。
恒润达生表示,HONGMING HU(胡红明)离职前与公司完成工作交接,并与公司签订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等事项,不影响公司产品研发的正常进行,其与公司之间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
公司对第一轮问询函的回复显示,HONGMING HU(胡红明)曾任美国波特兰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兼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肿瘤免疫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公司2020年9月聘任其担任首席科学家,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2022年5月,HONGMING HU(胡红明)因个人职业规划变化离职,后于2022年10月入职上海镔铁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镔铁生物”)。公司表示,HONGMING HU(胡红明)的离职对其技术产品研发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
查询发现,镔铁生物是一家突破性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商,专注于靶向实体瘤的TCR-T细胞治疗技术。
那么,刘雅容是否为恒润达生研发团队重要成员?若是,招股书为何未提及刘雅容在公司前期多年研发中的重要作用,信披的真实性、完整性如何?基于刘雅容有10家关联企业(成立时间在2019年之后,其相关专利最早申请于2018年),且均由其担任重要职务,其如何参与公司研发?对于刘雅容在外成立多家企业,恒润达生是否知晓?是否构成同业竞争?若否,为何公司在研多项专利发明人为刘雅容?公司研发独立性如何?
身为核心技术人员、首席科学家的HONGMING HU(胡红明),在任职期间创办同行业企业是否构成同业竞争?其离职后很快入职同行企业,是否真的不会影响公司产品研发的正常进行?
HONGMING HU(胡红明)等离职,对公司研发持续性是否产生重要影响?就上述相关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此前通过电邮向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对于恒润达生其他值得注意的情形,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 何玉晓
上海寓庸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历史股东、历史人员
恒润达生部分已授权专利情况截图
通用于恒润达生研发管线的发明专利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