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光电跨界“玩芯”:“躺平”的业绩,“卷”起来的大股东减持

近一个多月以来,蓝盾光电(300862)股价重心大幅上移,截至1月11日累计涨幅超过50%。不过,随着公司近日接二连三披露的公告,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微妙。

1月8日,蓝盾光电发布了两则公告,一则是关于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另一则是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计划预披露的公告。

在这两则公告的背后,是公司业绩降至谷底,募投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却忙不迭地投资新领域,还有大股东的密集“离场”。

募投项目先放一边

花1.8亿元投资亏损公司

元旦假期前夕,蓝盾光电正式宣布进军基带芯片赛道。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参与星思半导体的新一轮融资,计划投资人民币1.8亿元买下星思半导体约5%的股权。该轮融资完成后,星思半导体估值为36亿元。

资料显示,蓝盾光电主营产品为分析测量仪器,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交通管理、气象观测等领域。而星思半导体主要从事5G无线通讯基带芯片和相关通信模组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看起来两者的业务似乎没有多少关联。

不过,市场较为关心的是被投资对象持续亏损的业绩情况: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星思半导体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和0.26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4.96亿元、3.09亿元。

上市公司的对外投资影响着自身的发展,更会牵动投资者的利益,选择投资一家亏损企业的风险不容小觑,因此这笔跨界高溢价投资很快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函。

1月8日,蓝盾光电公布了对关注函的回复,其坦言,星思半导体仍处于芯片研发设计阶段,存在继续亏损的可能。不过,蓝盾光电认为星思半导体主要从事的业务是公司目前整机、天线、TR组件、微波集成电路产品线的拓展延升,两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事实上,5G基带芯片门槛高、技术难度大,从事开发和生产的厂商较少。不过在蓝盾光电看来,星思半导体的研发已取得不小成果,2022年11月首款自研5G基带芯片一版流片成功,次年8月成功打通卫星试验电话,正处于迈向产品商业化的关键阶段。因此蓝盾光电回应称看好其未来发展,且“希望通过财务投资带动新的业务切入点,实现公司转型发展做大做强”。

记者注意到,斥巨资投资星思半导体的同时,蓝盾光电上市时的四大募投项目至今全都尚未建设完成,本预计均在2023年12月底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在去年10月时公司宣布全部延期一年。将近三年时间过去,四个项目中最快的投资进度为六成,“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及数据服务建设”项目投资进度甚至仅有5.3%。

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度如同加载缓慢的进度条,而公司业绩却遭遇“滑铁卢”式骤降。2020年,蓝盾光电上市当年业绩即变脸,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15亿元、8.67亿元和7.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1.60亿元和0.70亿元,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仅录得0.19亿元。

“泼天的富贵”来了

股价暴涨后实控人高位减持

公司经营不见起色,股价也随之早早“躺平”。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蓝盾光电便一直“稳居”破发股行列,久久未见回升。

但在2023年11月21日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日蓝盾光电股价竟悄无声息地上涨了6.5%,而后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回到了发行价之上。到2023年12月29日,公司股价区间涨幅达53.49%,正是在这一天收盘之后,蓝盾光电发布了拟投资星思半导体的公告。

紧接着,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蓝盾光电股价开盘后拉涨6%,一度冲高至45.03元/股。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似乎先知先觉,股价在一个小时内迅速回落,当日报收42.18元/股,下跌0.14%。收盘后不久,公司便发布公告称收到了关注函。

随着因投资星思半导体收到关注函一事发酵,公司股价“掉头”震荡下行,但短短几日后,公司股价又走出了上涨趋势,相较过去近两年时间,此时股价坚挺地站在所有均线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为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证监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当时蓝盾光电股价破发已久,其控股股东、实控人袁永刚的减持自然受到限制。如今久旱逢甘霖,随着股价大涨,其便动作频出。

先是在2023年 12月6日,股价涨超发行价33元/股的两天之后,蓝盾光电就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安徽高新金通安益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称“金通安益二期”),以及持股5%以上股东林志强拟协议转让股份的提示性公告。12月21日,两者与自然人刘璞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分别向刘璞转让公司461.55万股、197.81万股流通股,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价格均为33.55元/股,转让价款分别约为1.55亿元和6636.53万元。而此前刘璞并未持有公司股份,也并未在公司任职,经此转让后将直接“空降”前十大股东行列。

随后,在1月8日回复问询函当天,公司又公布了金通安益二期的减持计划,其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395.6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

如此一来,若股权转让与减持计划均实施完成,金通安益二期的持股比例将从10.95%降至4.45%,不再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这虽然是后话,但在2023年的下半年公司两名大股东已经先一步完成了大刀阔斧的减持。

2023年12月11日,蓝盾光电的股东、员工持股平台海南百意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减持期届满,合计减持532.29万股,持股比例由6.74%降至2.71%;今年1月5日,公司股东庐熙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十月资管减持期届满,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38.11万股,持股比例由6.81%降至4.99%,目前两者都已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业绩降至谷底,大股东接连撤出……跨界投资是否真的能够另谋一条出路?“投资一家目前处于亏损的企业,且未设置业绩承诺,风险确实比较大。”上海市信本律师事务所赵敬国律师告诉记者,“不过,科技型企业与制造企业不同,研发的投入非常大,不能简单地按照部分财务指标来评判其发展前景。”

同时,赵敬国律师提醒,上市公司在跨界投资中,应格外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评估风险,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切实保护好投资者权益。

记者 李秋捷 实习记者 黄琴琴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