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机制改革催生虚拟电厂新蓝海 协鑫能科以技术创新领跑行业变革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一场重塑能源生态的变革正悄然展开。4月3日,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在《电改“新”观察》专题报道中指出,随着“保底收益”机制逐步退出,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预计未来80%的发用电将通过市场交易完成,这为虚拟电厂等新型业态打开了千亿级增长空间。作为行业领军者,协鑫集团旗下协鑫能科(002015.SZ)凭借AI驱动的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布局,正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政策东风劲吹:虚拟电厂迎来规模化爆发期

政策层面,江苏、深圳等地已率先出台配套措施,明确提出2025年实现百万千瓦级调节能力的目标。据行业预测,未来三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突破2000万千瓦,接近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柔性调节器”。

在这一进程中,协鑫能科抢占先机,作为江苏省首批获批注册的虚拟电厂运营商,其业务布局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费智在央视节目中表示,“随着电力交易频率显著提升,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与用户侧资源,正从辅助角色转变为市场核心参与者。协鑫引入AI算法与能源大模型,精准匹配发用电需求,帮助工商业用户降低用能成本的同时,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化。”

技术破局:构建“AI+虚拟电厂”核心竞争力

协鑫能科的差异化优势,源于其在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方面的双重突破:

1. 自主平台筑牢运营基石

公司自主开发的虚拟电厂管理调度平台,集成“仓颉”能源管理系统、灵活资源聚合平台及可调资源编码机制,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实时监控与毫秒级调度。目前,平台已接入用户侧容量超1600万千伏安,累计参与需求响应超100次,调节准确率达92%,为用户创造收益近1亿元。

2. 能源大模型开启智能新篇

3月26日,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联合发布行业首个EnergyTS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一体机,率先在光伏场景落地应用。该模型通过分析千万级用电数据,精准预测负荷波动,助力提升电力资源开发效率及衍生服务收益率,标志着虚拟电厂从“人工调度”向“AI决策”的关键跨越。

战略布局:从示范到规模的“协鑫路径”

面对电力市场现货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协鑫能科正构建“技术+场景+生态”的三维增长极:

——深耕市场机制创新:聚焦电力现货市场、容量市场,打造“光储充换”一体化运营平台,推动资源交易从单一响应向“峰谷套利+容量补偿+辅助服务”多元模式升级,预计未来三年可覆盖长三角、珠三角超50%的工商业用户。

——强化数字技术融合:依托5G、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云-管-端”体系,将负荷预测精度提升至95%以上,响应速度缩短至15秒级。同时推进虚拟电厂与V2G、微电网的场景融合,布局车网互动、区域能源互联等新赛道。

——深化政企协同生态:以江苏、广东为试点,参与配电网侧常态化运行,助力地方政府实现“双碳”目标。据测算,其虚拟电厂项目可降低区域峰谷差15%-20%,等效减少煤电装机超200万千瓦,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显。

行业价值重估:虚拟电厂成新型电力系统“刚需”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电网调节压力骤增,虚拟电厂作为“零碳储能”的柔性解决方案,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券商机构分析指出,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有望达300亿元,2030年突破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协鑫能科的实践表明,技术驱动与场景深耕是破局的关键。其“AI+平台+生态”的立体化布局,不仅为自身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更树立了行业标杆。正如费智所言,“虚拟电厂不是简单的资源聚合,而是通过数字技术重构能源供需关系,协鑫正以‘技术+数据’双轮驱动,推动这一业态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运营’,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市场化活力。”

在“双碳”目标与电改深化的历史交汇期,协鑫能科的探索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成长,更预示着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一个以数据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能源生态,正随着虚拟电厂的规模化落地而加速成形。龚斯轩

编辑:gloria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