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用: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踏入南京公用(000421)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会场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股东们手持材料,相互交流着对公司发展的期待。会议现场,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公司业绩数据,投影幕布上精心准备的战略规划图示熠熠生辉,彰显着公司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大众证券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到了公司锐意进取的决心。南京公用以城市交通、房地产开发及能源服务为核心业务,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构建起“传统能源+新能源”双轮驱动的良好发展格局。会上,公司高管与股东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2024年业绩稳步提升

会议伊始,公司的亮眼业绩便成为全场焦点。在宏观经济复苏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南京公用2024年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增长41.83%;净利润4592.26万元,扭亏为盈。公司总会计师在发言时介绍:“2024年,公司传统燃气业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充电桩运营和分布式光伏项目进展顺利,现有规模稳居南京市前列。”

南京公用2024年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多年来,公司连续保持现金分红,展现出良好的股东回报意识,让股东们切实感受到了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

资料显示,南京公用的前身为1979年7月成立的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1992年5月,由原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整体改组并与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强生经济发展(集团)公司、上海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南京日报社等共同发起设立南京中北汽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更名为“南京中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证券简称为“南京中北”。2006年,南京中北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南京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置入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51%股权等燃气资产,燃气业务由此成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2016年7月,进一步凸显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公司更名为“南京公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并于2023年8月成立南京新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以城市燃气供应为支撑,新能源业务为增长点”的发展格局。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南京市国资委,是南京市重要的公用事业上市平台之一。

新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在新能源业务发展议题讨论环节,现场气氛愈发热烈。近年来,南京公用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在稳固传统燃气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能源业务,聚焦“城市级智慧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定位,围绕“光、储、充、换”四大业务板块,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在投建、运营方面形成一套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打通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实现“质”“量”双提升。公司董事长在发言时,向股东介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已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85MW(已并网),年发电量约1800万度; 投运充电站227个,充电终端数3196个,覆盖南京市主要城区。”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3亿元,同比增长36.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91.4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44.26%,亮眼的成绩让股东们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南京市“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南京公用作为本地重要的能源服务商,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股东大会总结发言阶段,公司董事长再次表示:“公司将抓住能源转型机遇,一方面巩固传统燃气业务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业务布局。”他还透露,南京公用新能源产业将致力于全面深化业务布局,通过进一步拓展光伏和充电桩项目、探索储能与氢能等新能源投资领域、提升安全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强化数字化赋能与技术创新以及着力发展B/C两端“车+电”智慧出行服务,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产业优势、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公司估值的问题时,董秘补充道:“目前公司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和盈利能力增强,公司价值有望得到市场重估。”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给予南京公用“买入”或“增持”评级,认为公司在区域能源服务领域优势明显,新能源转型战略清晰,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 黄都

编辑:gloria

相关阅读: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