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岭药业张蕴龄:全链条创新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近日在浙江德清举行。作为大会重要活动之一,由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办的“2025品牌高质量出海论坛”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探品牌高质量发展之道。大会现场,以岭药业董事、副总经理张蕴龄展示了中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图景的企业担当——这家扎根石家庄三十年的中医药企业,正以全链条创新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在传承千年智慧中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张蕴龄表示,以岭药业始终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产业链创新、市场创新,打造中药企业的新特色、新优势。
数据显示,以岭药业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3.94%,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2019年至2023年,以岭药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总投入接近40亿元。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以岭药业的院士专家团队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创立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了17个创新专利中药,先后六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张蕴龄介绍。
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连花清瘟及连花清咳片已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代表性药物。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由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已经完成,4项子课题研究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顶刊。
其中,津力达颗粒被证实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1%,并改善糖脂代谢等;通心络胶囊降低急性心梗死亡风险30%,一年时复发风险74%;参松养心胶囊解决了心律失常伴心衰、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再复发的心血管病难题;芪苈强心胶囊可降低慢性心衰死亡风险17%和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
据了解,除已上市品种外,以岭药业的在研产品丰富,6个中药处于临床阶段,并有上百个院内制剂作为新药研发的“储备军”。“由数十位两院院士及全国各医学领域权威专家成立的以岭药业创新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围绕新药研发关键环节的创新技术体系,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作用,已形成围绕中药新药不同研发阶段的产品集群,为创新中药源源不断问世做好充足准备。”张蕴龄对新华健康记者表示。
产业链创新也是以岭药业推进全链条创新的重要一环。张蕴龄表示,为顺应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前进方向,以岭药业构建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形成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化生药、大健康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她指出,企业通过自建、共建、共享等方式在全国20余个省份创建了60多个规模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涵盖40余个品种,这些基地也成为当地政府实现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这些基地的建设不仅使当地农民实现持续增收,更让许多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她表示,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基地建设实现了产业创新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既为农民提供了致富的“金钥匙”,也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以岭药业也在推动中医药与AI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深耕细作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张蕴龄说,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利用本地化部署的AI大模型赋能创新中药研发和生产。
此外,以岭药业正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进程。企业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海内外推动建立百余个络病专业委员会,并与多家国际医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截至目前,连花清瘟、通心络、八子补肾等创新中药已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医药智慧。
对于未来发展,张蕴龄表示,以岭药业将紧抓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医药产品推向全球,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龚斯轩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