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苏州分行面向基层群众普及金融知识

“3·15”来临之际,中信银行苏州分行的工作人员纷纷走进社区、村镇、老年大学,把防诈反诈等金融知识送到各类居民手上,增强他们对诈骗手段的辨别能力。

养老金融知识进社区、进村镇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3月6日,中信银行苏州盛泽支行走进苏州圣塘村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当听到这样的案例,老年村民们纷纷表示很吃惊,一定要提高警惕,今后有疑问就及时请教银行专业人士。银行工作人员还通过真实案例,向村民揭露了非法金融中介的常见套路,如高息诱惑、虚假宣传等,提醒村民切勿轻信“低门槛、高回报”的金融产品,避免陷入非法金融陷阱。

中信银行苏州城中支行的理财经理向来网点办业务的老年客户们发放宣传折页,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中信银行苏州南门支行理财经理深入社区向老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助力守护“钱袋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好养老金融是应对老龄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信银行苏州分行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养老金融恰恰与防诈反诈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防诈反诈为养老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老年人的养老资产是养老金融的核心要素,防诈反诈能防止老年人的养老金等资产被诈骗分子骗取,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同时,通过打击养老金融领域的诈骗行为,能净化市场环境,减少非法金融活动,增强老年人对养老金融市场的信任,促进养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把养老金融知识送到老年人手上,让他们在学习和参与过程中,能接触到利率、风险、投资等基础金融知识,提升对金融市场的认知,有助于增强对诈骗手段的辨别能力。同时,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时,会对老年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投资引导等,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和理财规划,让他们不易被诈骗分子的高收益承诺所迷惑。当防诈反诈的成效显著,老年人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安全感和信心增强,会更积极地参与养老金融活动,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大和服务优化。

远离非法代理陷阱

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中信银行苏州分行相关人员拿起“放大镜”,化身观察员,揭开套路背后的真相,帮助市民们规避潜在风险,守护自身权益。

“假法务”也是“真骗子”,债务优化别轻信。不法分子常以各类“咨询公司”伪装,向消费者提供虚假的 “债务优化方案”,实则骗取一笔不菲费用后消失;或诱导消费者给出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进一步加大了消费者的债务。银行工作人员提示说,声称能 “快速解决所有债务”的服务,都是利用消费者缺乏法律知识开展诈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贷款处置、贷款重组有严格的规定和流程,消费者如确有还款困难,应及时与银行沟通,明确对本人影响最小的处置方案。

差不多类型的还有全额退保圈套。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不了解、对中途退保金额不满意等心理,以 “全额退保”为诱饵,通过收取高额咨询服务定金,并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保单号等敏感信息,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甚至陷入非法活动的圈套。银行相关人员提醒,不要轻信“全额退保”等不实宣传,以免造成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如对保险服务有疑,可拨打客服专线或前往线下网点沟通解决;如因保险合同内容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可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处理,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征信洗白、反催收”……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往往还会打出类似这种旗号,编造征信修复谎言,代为受害人提交异议申请并借机收取“中介代理费”,收到款项后便失联。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凡是声称可以帮助“征信修复”的都是诈骗。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避免信用卡逾期、消费贷逾期等给个人征信带来影响。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编辑:lucas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