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成交额创年内新低 震荡筑底阶段跟踪政策动向
13日两市低开继续回补上周留下的缺口,且全天窄幅缩量震荡,热点稀少,个股跌停数量大幅增加,资金心态较为谨慎。虽然短期市场杀跌动能不充足,但若要突破则需要外围市场配合,更需要借力政策利好和业绩支撑,因此大概率上当前时间阶段依旧是震荡筑底的时间。
缩量震荡 防御走强
主要股指早盘纷纷小幅低开,上证指数低开跌破5日线,快速回补上周缺口,开盘后在一些二线蓝筹的带动下一度出现反抽格局,甚至逼近翻红。不过随后各股指受阻回落,全天维持窄幅震荡。
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下跌0.49%,收报2783.05点;深成指下跌0.73%,收报10223.16点;创业板指下跌1.37%,收报1923.08点。两市合计成交4990.35亿元,成交额创年内新低。
个股涨跌比约为1:2,虽然涨停非ST股49只,但跌停股数量大幅增加,达到25只。一方面是前期热门的题材股集体受挫,特别是科技题材股,如RCS概念遭“团灭”,吴通控股、海联讯、梦网集团等跌停;另一方面,一季报业绩预亏的公司大面积跌停,包括吴通控股、宜通世纪、华谊嘉信等;此外,因事件性因素导致跌停,如蓝思科技发布不超150亿元再融资公告后跌停,正邦科技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后“见光死”跌停,金健米业因越南表示重启大米出口跌停。从盘面上看,“风电第一股”ST锐电收盘跌停,报0.65元/股,为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将成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ST欧浦、*ST刚泰13日跌停,股价已经下滑到1元,面临退市风险。
从行业来看,以水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以及医药、家电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涨幅居前,资金明显偏向防御;农林牧渔领跌,通信、电子、计算机、电气设备等科技相关行业跌幅较大。概念板块中,受新一轮蝗灾侵袭非洲影响,农药、草甘膦等概念涨幅居前;随着疫情蔓延至印度等国家,医药板块供需失衡,明显受益,近期持续活跃。
当前是震荡筑底时间
13日市场的运行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成交量萎缩的严重,二是两市的热点稀少导致无赚钱效应,三是两市股指的运行波动很小,属于多空双方无人问津的格局走势。
机构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市场继续震荡筑底的概率较大,一是市场在2780点缺口的心理回补预期被兑现了,没有杀跌的预期,最起码杀跌的动力就会继续减弱;二是成交量大幅极度萎缩下杀跌的动力是非常不充足的,也会封杀下跌的空间。这个阶段依旧是震荡筑底的时间。方向选择一是关注国内政策方向,二是跟踪隔夜美股变动,美股当地时间周一复盘,港股和北向资金今日(4月14日)恢复正常交易。
渤海证券认为,上周指数在2830点附近徘徊3日,在上周五进行了大幅调整确认压力位置,预计短期市场需要借力更大的政策利好,才能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同时,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陆续披露,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冲击逐渐显现,而考虑到海外疫情难在本季度完全结束,投资者可对一季报中表现亮眼,且对海外需求不敏感以及产业链受冲击不大的个股进行配置。因此在板块配置方面,可重点关注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新老基建将是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持续发力点应持续关注,对于同样拥有稳定经济功能的地产投资也可进行关注,此外与消费刺激政策相关的板块也是关注重点。
记者 黄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