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净流入逾140亿 量价不匹配等待数据落地
14日两市高开高走,个股普涨,科技股、医药股、券商股集体拉升,沪指站上2800点,但与大涨行情相比,低于6000亿元的成交量显示量价并不匹配,外围的不确定以及国内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都是担忧的对象,短期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两市普涨 北向资金回归
周二两市股指高开,科技股在隔夜美国科技股走强的带动下整体出现反弹走势,医药股延续活跃,股指一路上行;午后,在券商股的提振下,两市股指进一步拉升,上证指数站稳2800点,重返5日线上方,收盘三大指数均收出大阳线。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59%,报2827.28点;深证成指涨2.47%,报10475.71点;创业板指涨3.24%,报1985.43点;两市成交近6000亿元,较周一放量近千亿元;北向资金恢复交易,净流入142亿元,创下了2020年以来单日净流入额的第二高;其中深股通净流入95.07亿元,刷新2019年11月以来新高。
两市呈普涨行情,上涨个股3300余只,71只非ST股涨停;下跌不足400只,仅测绘股份跌停,跌幅超过5%的非ST股共11只。从行业上看,所有申万一级行业全部上涨,电气设备、电子、有色金属、传媒等涨幅超过3%,仅电器和建筑装饰涨幅小于1%。概念板块中,业绩预增概念受资金青睐,股权转让概念活跃,特斯拉概念强势,各板块内个股批量涨停;锂电池概念崛起,医药股低开高走,RCS概念回暖,特高压概念走强,券商股午后异动,尾盘农业股冲高。
外围市场方面,隔夜美股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收跌1.39%,标普500指收跌1.01%,纳指收涨0.48%;科技股表现强势,特斯拉收涨13.6%。亚太股市14日收盘全线走高,韩国综合指数涨1.72%,报1857.08点;日经225指数涨3.13%,报19638.81点,创3月11日以来高位;澳大利亚ASX200指数涨1.87%,报5488.1点;新西兰NZX50指数涨1.96%,报10159.02点。
量价不匹配 仍具不确定性
对于14日大涨的原因,巨丰投顾总监郭一鸣认为,一方面是市场情绪的回升,隔夜美股复盘后,包括特斯拉等股价上涨对于国内概念股的提振;另一方面是北向资金的回归,恢复交易后,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两市成交小幅释放,资金面有所提振;第三则是一则传闻带动的证券板块拉升也对市场大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沪指站上2800点,收盘于2827点,再度回到上周2800点至2830点的震荡区域,郭一鸣从技术上分析指出,两市反弹趋势依旧,但反弹过程中压力重重,波折会比较大。14日的量价并不匹配需要适当注意,而小时级别的MACD指标也有顶背迹象,所以尽管指数高开大涨,但是还要防止短期的再次回落。
虽然14日股指表现抢眼,但两市成交量仍不足6000亿元,并没有跟上指数的节奏。郭一鸣表示,近期成交量整体萎缩,周一还出现了年内新低,其实透露出几个信息,一是惜售心态明显,市场下行空间并不大,当前或是阶段性底部;二是市场担忧情绪依旧,外围的不确定以及国内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都是担忧的对象;而14日大幅流入的北向资金并不能说明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回升,只是恢复交易后的释放而已,还需要继续观察。
回到投资的方向上,郭一鸣建议大环境不确定性下可寻求相对确定性机会。看好纯内需下大消费板块的回升机会,同时可关注逆周期调节下,以5G为首的新基建等景气度回升行业;而对于银行等低估值以及具备估值修复需求的标的,也可重点跟踪。
记者 黄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