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缩量震荡 蚂蚁金服指数领跌 结构性行情紧握政策主线

4日,两市股指窄幅震荡整理,量能继续缩减。市场炒作主线依旧是汽车、新能源、家电这一类近期的热门板块。受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影响,相关概念股出现回调。业内认为,本周内外部不确定性相继落地,市场情绪在没有制约的背景下或将逐步恢复,有望展开间歇性反弹和修复周期,结构性机会或将交替演绎,配置需紧握政策主线。

新能源、家电板块继续吸金

4日A股主要股指均震荡整理。上证指数收报3277.44点,涨0.19%;深证成指报13659.5点,涨0.59%;创业板指报2750.55点,涨0.23%;中小板指报9201.43点,涨0.69%;科创50报1458.9点,涨0.68%。两市成交729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550亿元。

市场炒作主线依旧是汽车、新能源、家电这一类近期的热门板块。汽车整车指数涨4.88%,汽车零部件指数涨2.44%,新能源汽车指数涨1.89%、动力电池指数涨1.58%。长城汽车涨7.86%,盘中再创新高。家电制造涨3.2%,五日累涨9.7%。美的集团涨3.77%,海尔智家涨近5%,格力电器涨3.58%。银行板块也表现不俗,宁波银行涨超5%,招商银行涨4.1%,后复权股价再创新高。

北向资金4日先抑后扬。Wind数据显示,早盘一度净卖出近24亿元,午前随指数抬升快速进场,午后缓慢流入,全天净买入2.3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2.38亿元,深股通净流出0.02亿元。统计发现,北向资金连续3日净流入,净流入额分别为30.81亿元、31.22亿元、2.36亿元,合计64.39亿元。

外围市场上,11月3日美股收盘,三大指数大幅收涨,道指收涨2.06%,纳指收涨1.85%,标普500指数收涨1.78%。日经225上涨1.72%,韩国综合指数上涨0.6%。

蚂蚁暂缓上市 概念股大跌

近日巨无霸蚂蚁集团IPO进程牵动市场神经。在即将上市的前夜,蚂蚁集团IPO计划突然被缓。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监管约谈。11月3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上述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有关规定,决定暂缓蚂蚁集团上市。蚂蚁集团同时进行的H股于香港联交所主版上市亦将暂缓。

受此消息影响,11月3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逆势大跌8.13%,报285.57美元,市值跌超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亿元)。4日早间,阿里巴巴H股开盘下跌超9%,随后股价有波动,截至收盘,下跌7.54%,报277.2港元,成交额超280亿港元,创上市以来最高,市值缩至不足6万亿港元。A股市场上,蚂蚁金服指数领跌市场,跌幅达2.33%,中国人寿、泛海控股、君正集团等个股均跌逾5%。

暂缓上市后,打新资金如何处理?蚂蚁集团4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在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连同1.0%经纪佣金,0.0027%香港证监会交易征费以及0.00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针对蚂蚁集团配售基金,支付宝客服回应称,因蚂蚁集团暂缓在A+H上市计划,本基金中原计划参与战略投资于蚂蚁上市的部分也相应暂缓。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运作不受影响。

考虑到蚂蚁集团的高估值和巨额打新冻结资金,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认为,暂缓上市将有效改善资金流动性,而对于其他正在寻求IPO的金融科技公司,可能会考虑重新进行估值,并根据最新监管要求完善自身信息披露。

静待扰动因素消退

周三市场走势震荡,市场热点再度回归汽车、新能源、家电这一类近期的热门板块。业内认为,盈利修复是国内市场下行有底的基础。部分低估值顺周期板块在业绩大幅改善后估值提升,家电、汽车、甚至白酒股当前炒作逻辑大致如此。临近年底,市场有望持续向低估值顺周期方向调仓。但11月底通常是部分基金的结算期,急速拉升后的调整也应值得警惕。

三季报披露结束,重磅事件悉数落地。源达投顾预计指数有望结束调整,迎来反弹行情。其建议关注两个方向:一、受益于四季度需求爆发式增长,多材料持续涨价仍货物紧缺的光伏概念;二、规划重点提及的新能源换汽车方向。

上海证券也认为,市场调整接近充分,有望逐步展开间歇性反弹和修复周期,当然这种力量不是趋势性的,更多依赖的是结构性机会的交替演绎。早周期、中周期和后周期行业将依次获得机构增配概率较大,其建议关注经济复苏相关行业,包括机械、 汽车、建筑、化工、有色等细分领域。

而殷越分析则认为,美国大选靴子落地之前,市场风险偏好回暖有限,投资者在此阶段应保持耐心,静待扰动因素消退。其建议紧握政策主线做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已经落地,后续更多产业相关的政策有望陆续发布,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云计算、创新医疗等方面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记者 陈慧

编辑:newshoo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