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布局氢能,引领示范项目 上海电气迈入氢能万亿市场
我国自2020年开始密集出台指导政策,多地政府也出台了氢能支持政策,产业化加速信号明显。上海电气(代码:601727)经过多年积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包括市场开拓能力、项目开发能力、投融资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以及项目运营能力,公司在产业链上游发电领域、下游化工冶金领域拥有协同基础和资源优势,正是这些要素有效加速催化上海电气在制氢领域产能化的步伐。
打造电气“未来之星”
2020年12月1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源网荷储氢一体化暨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项目合作协议签订。根据协议,上海电气、京能集团等四家企业将共同参与这一综合能源及绿色化工、绿色交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建设,以丰富能源产业应用场景。
据了解,该项目将建设特大型新能源发电基地,配套大规模电化学储能及制氢设备,还包含蒸汽动力岛、智能局域配电网、热力管网及氢气管网,最终可实现区域内冷、热、电、蒸汽、氢多种能源的高效供给,打造源-网-荷-储-氢一体化发展和氢能“制-运-储-用”全链条试点示范。
“氢能是能源领域的未来之星,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普及应用,不能像化石能源一样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在行业专家看来,氢能却有着无可比拟的特点,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
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上海电气十分看好氢能这一新兴产业。上海电气持续新能源转型、创新发展,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具备完整的项目开发能力、销售品牌能力、投融资能力、EPC工程能力;在产业链上游发电领域、下游化工、冶金领域具备协同基础和资源优势,公司快速进入制氢领域成为可能。2020年,上海电气电站氢能源事业部应势而生。
2020年12月21日,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上海)通过强检测试,同时,装载该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冷链物流车在上海完成整车调试。这标志着上海电气所研发的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试运行成功,具备了商业装车条件。
上海电气本次在7.5吨冷链物流车上进行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整车试运行,该燃料电池发动机额定功率66KW,采用的是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氢气循环系统,具备动力强、长续航的特点,拥有替代商用车汽油、柴油发动机的能力。
市场规模未来将达万亿
普华永道2020年《绿氢的黎明》报告里面预计本世纪中叶实验用氢达到5亿3000万吨。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预计:“未来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2050年占10%至15%,氢能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为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可以带来几十万亿新兴产业。”
近年来,国际国内大力推广氢能的能源化利用,2019年,全球燃料汽车总销量较2018年增长近92%,我国总销量较2018年增长过超过79%,而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到2025年,我国计划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1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商用车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和未来主要市场增长方向。
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试运行成功,使得上海电气有望通过技术输出,或将以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为载体,切入物流车、卡车、冷链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分享燃料电池商用车快速增长的红利。
上海电气根据产业布局要求,已经制定了氢能技术行动路线,目标将通过技术研发快速掌握绿氢制备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同时,结合应用场景,打造源网荷储氢一体化的能源产业新生态,以氢能作为主要媒介,打通能源与化工的中间环节,并推动源网荷储氢各端核心设备的内部配套,有望带动上海电气相关装备板块共同发展。
需要提及的是,上海电气在宁东基地氢能示范项目还包括氢能制储加一体化+化工园区及氢燃料重卡应用示范项目、宁东能源基地智慧综合能源建设项目。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将通过三方合作,为宁东基地、黄河流域打造“可再生能源发电+煤电调峰+电化学储能+蓄热+电解水制氢+绿色化工”的示范工程,抢占技术与产业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