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 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需被压严

去年6月25日上市的百克生物拿出首份年报就现业绩大幅下滑,实际上,科创板次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并不少见。随着注册制的全面铺开,未来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需被压严。

多家次新股出现业绩变脸

随着年报披露的加速,科创板部分次新股出现业绩变脸的现象。3月17日,百克生物(688276)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2亿元,同比减少16.6%;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减少41.77%。

公开资料显示,百克生物于2021年6月25日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是一家主要致力于传染病防治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上市之前,百克生物的业绩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19亿元、9.76亿元和14.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4%、-4.24%和47.73%;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2.21亿元和4.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9%、72.60%和89.23%。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21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5亿元、3.63亿元和2.5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42%、24.86%和28.33%;实现净利分别为8294.22万元、9468.88万元和105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6.17%、41.73%和86.17%。

结合科创板披露业绩快报的情况来看,以去年上市的科创板为准,已有16家公司出现2020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同比正增长,而2021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同比呈现负增长。

去年1月18日上市的之江生物,2020年营业总收入为205214.19万元,同比增长692.72%;归母净利为93200.94万元,同比增长1708.96%。根据之江生物的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02091.86万元,同比下降1.52%;归母净利为76361.52万元,同比下降18.07%。

此外,去年8月2日上市的金迪克,2020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为914.07%,2021年归母净利同比下降46.91%;去年10月18日上市的富吉瑞,2020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为516.83%,2021年归母净利同比下降10.99%。

科创板首现再融资被否

实际上,业绩变脸行为正在成为科创板公司再融资的绊脚石。

今年3月9日,博睿数据(688229)公告称,其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申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下称上市委)的2022年第15次会议上未能获得通过。这是科创板创设并开市运行两年多来,首起遭到上市委否决的再融资项目。

作为一家2020年8月17日登陆科创板的网络服务检测企业,博睿数据上市还不到两年就出现了业绩的大幅“倒退”,成为制约其再融资合理性的关键问题。

根据公司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858.34万元,同比下降0.19%;实现利润总额-8779.80万元,同比下降369.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235.02万元,同比下降332.35%。

而公司上市前的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010.54万元、15319.82万元、16453.6万元,同比增长24.8%、17.75%和7.4%;同期归母净利分别为4832.04万元、5234.02万元、6103.7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6.77%、8.32%、16.62%。

对此,上市委要求博睿数据解释其上市后净利润立即大幅下滑的原因,并结合其APM (应用性能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说明自身持续经营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由于上市后出现了业绩变脸,交易所也对其IPO阶段的信披问题进行了“秋后算账”,并要求其说明 IPO 招股说明书的相关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是否充分,同时要求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企业一旦上市可以获得融资、补贴等各方面的便利,拟上市企业“粉饰报表”的冲动可以说是非常直接。极端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运用各种手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构造,甚至大玩财务造假以包装上市。而上市成功之后,在合规的压力之下公司真实的业绩情况会逐渐暴露。随着注册制的全面铺开,未来保荐机构在上市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审核上,将承担起主要的责任。记者 刘扬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