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达国内前三 上海电气碳捕捉和利用(CCUS)技术加速落地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上海电气在碳捕捉和利用(CCUS)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公司凭借碳捕捉(CCS)2.0技术的先进性,结合众多优质燃煤电厂优质客户资源优势,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多个项目的CCUS工程实践。

紧随国家政策动向前瞻布局 取得不俗成果

从2010年开始,在国家开始主动参与碳排放、开始碳减排布局实施的之初,上海电气便开始碳捕捉(CCS)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目前上海电气碳捕捉技术的开发已至CCS3.0,打通了碳捕捉和利用(CCUS)技术应用路径,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后,我国开始积极参与进清洁发展机制(CDM)谈判。2009年,宣布我国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

上海电气于2011年和2014年分别建成了碳捕捉量20吨/年的机理实验平台和2000吨/年的中试示范装置,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CCS碳捕捉技术。2015年,通过配方改良、工艺优化和创新设计,成功开了CCS2.0技术。技术水平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国外同行和业主的充分认可。

目前,上海电气的第三代碳捕捉CCUS以及CO2膜分离技术、CO2吸附分离技术等更低能耗和更低成本的技术均在同步推进研发。

并且,上海电气可为化工领域高浓度二氧化碳尾气提供液化、精制、提纯技术工程设计和设备配套服务,可为客户提供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食品级、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技术方案,并取得了多个工程化应用业绩。

融合公司产业战略协同发展 抢占市场高地

碳捕捉之利用(CCUS)技术与上海电气低碳化转型发展战略相融合,与上海电气大力发展的风电、光伏和光热发电等众多绿色能源协同发展。已将技术全面推向市场,成为国内领先的碳捕捉与综合利用(CCUS)技术与装备提供商。2020年,上海电气收购山西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化工与冶金工程开始发力,承接项目订单近40亿元。目前投产或正在参与建设多个CCUS项目,业绩排名达到国内前3。

碳中和背景下,碳捕捉之利用(CCUS)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一环。为实现双目标,首先要解决二氧化碳捕捉后的处理问题,需要将二氧化碳的应用路径打通,二氧化碳的原料化技术开发大部分离不开绿色氢能。上海电气以低碳化转型发展为战略,在风电、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领域创新开发的技术,为大规模二氧化碳捕获后的原料化使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根据科学技术部向全国征集CCUS示范项目的统计结果,目前我国已投运和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数量达到49个。上海电气凭借第二代CCUS技术的先进性,结合公司众多优质燃煤电厂优质客户资源优势,已将技术全面推向市场,已投产并在建数十个CCUS项目,领域包括燃煤发电、水泥建材、化工石化、焦化工程以及综合性化工园区动力中心等,成功抢占市场高地。

千亿脱碳减排市场机遇 发展空间可期

政策促进下脱碳减排设备将迎来更新高峰,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级别。位于产业上游的上海电气凭借技术和实力,有望受益于减排脱碳新格局,获得更多碳捕捉之利用(CCUS)订单,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根据《2020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40年至2045年左右,应淘汰未采取CCUS技术的燃煤发电。2055至2060年淘汰未采取CCUS技术的燃煤在难以实现脱碳的工业部门的使用。脱碳减排设备将迎来更新高峰。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分析,测算碳中和目标下中国CCUS的减排需求为:2030年0.2亿吨-4.1亿吨,2050年6.0亿吨-14.5亿吨,2060年10.0亿吨-18.2亿吨。报告预计测算碳减排成本约为400元/吨,长期市场空间超过3000亿元。

上海电气凭借10多年以来在碳捕捉和利用技术的积累和相关工程领域的示范,随着越来越多大规模CCUS项目开始建设,有望在快速发展的减排脱碳市场中,获得更多碳捕捉之利用(CCUS)设备和服务订单,在碳捕捉和利用(CCUS)快速增长,促进公司存量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编辑:l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