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主题引发市场关注 ESG领域成金融机构争相布局方向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我国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碳中和”主题和“ESG”概念日益引发市场关注,成为不同金融机构中长线布局的重要主线。

普益标准统计显示,在该领域布局较早的公募基金目前相关产品合计已达117只,近一年平均收益率47.68%,近两年平均回报95.56%;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也在加速相关产品的发行,2020年共有7家商业银行或理财子公司推出共计44只泛ESG理财产品。

ESG基金产品布局完备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政策持续落地的背景下,综合考量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的ESG投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关注和认可。

不过记者统计发现,由于ESG概念在国内起步发展较晚,目前市场上名称中精准植入“ESG”字样的基金并不算多,只有11只(A类、C类分开计算,截至2021年4月2日),分别来自7家基金公司。其中,成立最早的是一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紧密跟踪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通用指数,自2019年8月成立1年多来已经实现了27.15%的年化回报。紧随其后成立的易方达ESG责任投资是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自2019年9月成立以来年化回报已超50%;其余回报较高的还有南方ESG主题、方正富邦ESG主题投资等;成立于去年底的创金合信ESG责任投资是目前唯一一只累计回报为负的相关基金产品。

“我们从2017年开始,逐步将ESG整合到公司投研框架中,通过结合ESG因子和基本面研究来评估上市公司。”华宝基金投资副总监闫旭表示,近年来公司根据对海外成熟市场经验和国内市场特征的研究,持续完善ESG投研体系和数据库,并着力开发与之配套的ESG系列基金产品。她认为,通过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叠加ESG表现的分析,有助于降低由环境、公司治理等问题导致的“黑天鹅”事件风险,从而能获取长期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

资料显示,目前华宝基金旗下与ESG理念相关的基金产品有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华宝绿色领先、华宝绿色主题和华宝生态主题等,已全面覆盖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被动指数型多个细分品类。

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不少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名称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ESG”,但也包含了“绿色”、“低碳”或“环保”等相关字样,可以算是泛ESG概念基金产品。

其中,成立于2005年1月的天治低碳经济应该可以算是最早涉及该领域的公募产品,不过,作为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16年多来7.52%的年化收益只能算比较一般。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在成立三年以上的该领域基金中,有2只基金获五星最高评级,分别是鹏华环保产业和易方达环保主题;13只基金获得4星评级,包括兴全绿色投资、富国低碳新经济、中海环保新能源等。

ESG理财产品日趋多样 

截至3月15日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市场当前共有67款ESG银行理财产品存续,其中华夏银行存续ESG产品数量最多,共46款,且已形成多期限、多系列的产品体系;理财子公司中ESG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农银理财,共14款,定位于推动惠农及相关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

记者注意到,除中大型商业银行外,部分地区性银行也在积极介入这一领域。苏州农商银行2019年与中央财经大学共同发布了 “苏州绿色发展指数”和“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债券指数”,成为全国第一家与研究机构共同编制发布区域绿色发展指数的中小银行。2020年9月30日,该行又成功发行“锦鲤鱼绿水青山ESG主题”理财产品,优先投资于符合绿色金融属性的各类绿色资产。不久前,苏州农商银行成功投资江苏省首单 “碳中和”绿色债券——苏高新集团2021年第一期中期票据(碳中和债),中标金额4000万元。据悉,本次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板块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运营。

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存续的ESG主题理财产品以固收为主,占比为56.72%,混合类和权益类占比分别为41.79%和1.49%。其中,固收类有建信理财“睿鑫(ESG主题)”、华夏理财“ESG固定收益增强型”、兴银理财“财智人生ESG1号”、华夏银行“龙盈ESG固收”和苏州农商银行“锦鲤鱼绿水青山ESG主题”等产品,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则是当前存续的唯一一款权益类ESG产品,主要投资于环保、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挖掘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

普益标准分析师王欣指出,虽然目前来看银行系在固收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未来随着非标资产的限制、同业的竞争以及创新破局的压力,银行ESG主题产品类型将更趋多元化,底层资产的配置也会打破固收为王的格局。“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体经济对绿色金融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加,银行推出ESG理财产品,正是引导理财客户将资金更多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央行可能会将碳金融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预计金融机构未来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记者 赵琦薇

编辑:gifber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