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融是这样做好“五篇大文章”的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也是江苏金融一直以来全力“奔赴”的时代方向。

回首2023年,江苏地区各级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在服务实体和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斐然。9月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支持我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通知》,推出优化金融服务十项具体举措,全力支持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据10月末召开的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江苏金融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本外币贷款新增2.6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且延续“质优、价降”特征,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No.1 科技金融成就无限可能

当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产品和服务便有了无限升级的可能。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不断,各类金融新产品、新服务也是纷至沓来。

6月份,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 《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分别从6个方面提出了20条任务举措,以构建形成与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7月5日,在“科技创新 金融助航”科技金融发布会上,招商银行正式推出科技金融品牌,发布了全新的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在招商银行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中,既有科技企业专属融资产品“科创贷”;也有集财富管理、个人信贷、薪酬代发等于一身的薪服金融服务,以及围绕账户、交易、结算、融资等场景的跨境发展服务……

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江苏银行也走出了一条路径清晰的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10月末的数据显示,江苏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700亿元,连续多年居江苏省内第一。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则针对科创企业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两高一轻”特点,构建了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让金融活水畅流科技创新领域。今年,200亿元工银苏创投产业集群基金成功落地,预计将带动超过1000亿元科创贷款投放。截至9月末,该行科创贷款余额超800亿元,为全市近300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投融资一体化金融服务。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数据显示,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7%、30%;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4家;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18家,管理备案基金2170只,基金规模总资产合计4311.2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共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科创金融事业部等各类科创金融专营组织近60家,推出科创金融专属产品近200款,设立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实现从基础科创金融服务向精准科创金融服务转变。

在政策引导下,南京市已打造了“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宁科债”“宁创担”“企业上市宁航行动”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性科创金融产品,目前,“宁科投”引导设立子基金规模超过1300亿元,“宁创融”额度达到100亿元,“宁科贷”贷款余额近600亿元,“宁科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近100亿元;“宁创担”服务融资规模近100亿元。2022年以来,南京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已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免费转贷服务规模超过40亿元。

No.2 绿色金融助力低碳转型

11月24日,2023江苏绿色金融发展大会暨南京江北新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启动仪式在江北新区举行。自此,江北新区正式启动建设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整个经济结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路径。

2023年上半年,广发银行南京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37.78%,绿色信贷投放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绿色信贷占公司贷款余额进一步提升至11.53%,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卓有成效。2023年7月,广发银行南京分行获评系统内“金融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绿色金融示范团队”。据悉,近年来,广发银行一方面不断加强机制建设,通过印发《广发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等政策文件,建立跨部门的绿色金融发展工作专班,将绿色经营理念融入经营发展目标,嵌入业务流程;另一方面持续提升绿色信贷投入,加大对节能、环保、减排领域的绿色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对满足监管机构绿色信贷统计口径要求的贷款业务FTP补贴30BPs;在绩效考核方案中设置“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考核维度,单列“绿色金融”考核指标,引导经营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项目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6月末的数据显示,该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12.37亿元,较年初新增7.1亿元,增幅达134%。

8月8日,绿色金融先行者的兴业银行在杭州举办了“绿色金融万里行——新能源产业绿色金融杭州峰会”,同日成立兴业银行零碳产业联盟。据悉,兴业银行将以零碳产业联盟为平台,积极构建清洁能源行业生态圈,促进产业要素和金融要素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从零碳生活到零碳生产的全场景解决路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6月末的数据显示,该行绿色贷款(人行口径)余额达到7472亿元,其中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为1559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

No.3 普惠金融持续增量扩面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深谙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的工商银行南京分行,深耕小微金融二十载以来,通过构建“一个平台,三大产品体系”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支持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为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工商银行南京分行陆续打造了e抵快贷、经营快贷、数字供应链、长三角征信贷、种植e贷、兴农致富贷等创新产品,目前普惠贷款余额超390亿元,近三年增幅超320%,服务小微企业超11200户。为切实帮助小微企业赋能减负、纾困解难,工商银行南京分行新发放的普惠贷款利率始终保持在市场较低水平,为小微企业减费让利超亿元,为小微企业办理续贷超5500笔、110亿元。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需求收缩及外部复杂的经济形势,浙商银行南京分行通过保持普惠贷款增量扩面,不断优化小微企业服务结构,利用普惠金融产品和各类金融服务,重点向制造业、服务业、外贸等领域倾斜普惠金融资源。截至10月末,浙商银行南京分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26亿元,较年初新增29亿元;其中,新拓“首贷户”436户,当年累计发放27亿元无还本续贷贷款。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南京分行今年已连续2次下调普惠小微贷款指导利率,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利率较去年末下降了近39BP。对于“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标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还进行减息20-50BP,合计减息额度约15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浙商银行南京分行还打造了常态化、便捷化、网络化的“永不落幕”的个体工商户线上对接平台,实现了融资需求和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对接。

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也是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了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普惠贷款下沉基层网点和普惠标准化产品全员办,提升普惠投放直达性和精准度,以金融活水惠济千行百业。工商银行苏州分行通过加强政府、企业、个人联动,围绕“担易贷”“苏贸贷”等41个特色场景促进普惠小微融资增量扩面;并以“工银兴农通”APP为依托,提供“民生服务、普惠服务、政务服务、兴农撮合”等线上综合服务。同时持续推进昆山分行“党建共建+金融专员”、张家港分行“整村授信支持样板”特色模式,迄今为止,普惠农村金融服务点 (数字乡村政务平台)设立已覆盖40个镇。截至9月末,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普惠贷款余额首超600亿元,新增近170亿元,存量、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No.4 养老金融破解服务痛点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群的“吃饭问题”是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关键一环。

走进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区食堂可以看到,由江苏银行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打造的智能结算台,不仅可自动计算每餐的价格,还可识别出菜品的营养数据,为社区老年人群提供膳食搭配建议。据了解,江苏银行为社区食堂定制了智慧支付方案,在降低社区食堂人工成本、提升自动化运营水平的同时,帮助消费者解决了充值、消费及明细查询等各环节问题。用户在社区食堂消费,可选择直接从江苏银行卡中扣除餐费,每餐花了多少钱,卡里还剩多少余额,都能清楚地在江苏银行手机银行“缴费-食堂一卡通”模块进行查询。此外,民政部门可根据老年人用餐情况,直接将用餐补助发放至消费者的江苏银行卡中。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一年有余,据麦肯锡8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个人养老金购买率偏低,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度达80%,但实际购买率仅为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虽较去年末实现了翻倍增长,但仅有4030万人。另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截至11月24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共有745只,其中,储蓄类产品465只;基金产品162只;保险产品99只;理财产品19只。

不过,友邦人寿10月末联合复旦大学等机构共同发布的 《中国个人养老保障白皮书》显示,目前受访者整体养老观念显著增强,其中,居家养老是首选的养老方式。白皮书还显示,个人养老金作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落地政策将得到巨大发展空间。

No.5 数字金融填补行业空白

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等领域,正以全新的面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5月,苏州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截至目前,已有108家金融机构接入苏州地方征信平台,征信报告和征信评分已深度嵌入金融机构信贷流程,涵盖银行、保险、担保、小贷、财务公司、金融租赁、股交中心等多类型金融机构,累计查询量达437.63万次,日均查询量达4524次。

地方征信平台的替代数据采集有效弥补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贷数据以外的空白,缓解了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小微企业获贷难问题,有效提升了首贷的精准性。截至2023年7月末,金融机构累计依托平台解决了3.1万亿元企业融资需求,其中,小微企业贷款累计融资余额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5%;累计有49626家企业获得“首贷”资金,新增首贷户数及首贷金额位列全省第一。

插上了“数字的翅膀”,一个又一个数字金融平台得以孵化、建成。

招商银行“薪福通”平台于2019年上线以来经过5次迭代升级,已累计为85万+企业提供数字金融服务。据悉,该平台基于“人、财、事”三大方向,包含“薪税代发”“人事服务”“智能财务”“智能费控”“团体福利”“协同办公”六大板块,致力于打造企业人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助力企业高效运转。值得一提的是,薪福通立足各行业打造了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制造业更专注人事薪税一体化,科技型企业更专注精益化,针对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特点,则将费控一体化、财税一体化等与企业系统实现平滑对接,助力企业实现一体化数字升级。

紫金农商银行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金融信贷领域的应用,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个人贷款的场景搭建,截至目前,该行发放数字人民币个人贷款超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8月8日下午,南京市数字金融研究会在南京成立。据悉,未来将专注于数字金融领域研究,持续推动南京数字金融发展。

记者 赵琦薇

编辑:newshoo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