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提醒您:“代理退保”花样多,陷阱多多需留意
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保险产品。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或销售人员利用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信任,通过“免费升级”“老客户福利”等手段进行误导销售,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值此“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之际,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在此提醒大家在购买保险产品时防范此类风险。
张女士是一位注重家庭保障的消费者,在多家保险公司购买了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2024年,她认识了一位自称专业保险经纪人的李某。李某主动提出免费帮助张女士分析家庭保单,优化保险配置,并提供一些“专业建议”,盘活保险资金。在李某的诱导下,张女士提供了自己所购买的所有保单信息。经过李某一番所谓“专业分析”后,李某告知张女士,其购买的保单“不划算”,建议进行“保单升级”。李某承诺,升级不需另外出钱,就能将现有保单升级成收益更高的产品。然而,为了实现“免费升级”,张女士需先将原有保单退保,以便将资金转移到升级的保险产品中。
面对李某的“专业建议”,张女士心存疑虑,咨询李某退保的风险,但李某言辞闪烁,不做回应。随后,张女士至保险公司柜面咨询,客服人员明确告知,李某并非该公司员工,公司也没有所谓的产品升级服务。退保将会给张女士带来财产损失和保障中断等风险,而李某微信中提到的“升级产品”是另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通过官网查询发现,该产品的保障详情与李某所述的“高收益、高保障”严重不符。张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落入骗局。
这一案例反映了部分不法分子或销售人员利用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不熟悉,通过“专业分析”“免费升级”等虚假宣传进行误导销售。为了帮助消费者防范类似风险,平安人寿江苏分公司特此提示以下几点:首先,消费者在面对自称“保险专业人士”的宣传时,应保持警惕,务必核实其身份和资质。可以通过正规途径查询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确保其为合法从业人员。其次,在进行保单调整时,消费者应要求对方详细解释调整方案,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切勿因追求“更高收益”或“更短保险期间”而忽视潜在风险。最后,如果对保险产品或销售人员的宣传存在疑问,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应通过正规途径了解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和差异,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田健)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