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发布ESG报告,和普通人有多大关系?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ESG信息披露新时刻。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ESG信披率达41.86%,同比增加5.3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保险企业ESG信息披露中的社会议题板块通常备受瞩目。这是因为保险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涉及民生多个领域。

在政策支持和民众需求的背景下,金融保险行业从产品到服务也向“广覆盖” 和“精准滴灌”两端发力。作为行业“头雁”,中国人寿不仅要合理扩大保障范围,更要对不同群体做针对性调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群体需要,提供针对性服务。从田间到社区,从疾病到养老,据悉,中国人寿在普惠金融领域,投资总额为1486亿元,包括债券902 亿元,股票48亿元,另类投资535亿元。以普惠保障为原点,中国人寿将商业逻辑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通过ESG框架下的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让社会群体真切感知,保险服务的本质是为每一个普通人筑牢安全感。

金融护生态:从能源投资到零碳建筑实践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3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保险业正以绿色保险为抓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与此同时,在制度建设层面,共有66家机构建立了ESG管理制度,占协会调研企业数量的一半。此外,保险资金在绿色投资领域的规模同样呈持续增长态势,在业务发展和日常运营两端发力,助力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绿色运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中国人寿着手搭建气候风险情景分析及压力测试分析框架。据了解,中国人寿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研究不同气候情景下,公司产品端、投资端及运营端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压力测试,模拟极端可能发生的情况,评估公司业务和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

中国人寿的探索并非孤例。随着更多保险公司将ESG理念嵌入战略,行业也从单体企业的标杆示范,迈向标准共建、生态协同的系统性实践。在“单点突破”到“体系构建”的迭代进程中,金融保险企业不仅成为了支撑绿色基建、减排技术的重要力量,更通过全行业的协同行动,为生态环境织起一张“气候安全网”,让ESG实践真正成为守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金融解决方案。

科技控风险:坚守金融安全环境

202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强监管、防风险”。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细化银保渠道费用管理细则,督促人身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即“报行合一”),通过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业务,从源头遏制费用虚高、账外支付等金融风险隐患。

2024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为762.01亿元,首年期交保费为187.76亿元,续期保费占渠道总保费的比重为60.76%。长期的稳健经营和对风险的高效管理,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更好的市场公信力。据悉,在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中,中国人寿已连续27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在偿二代二期SARMRA评估中得分稳居人身险公司前列。

长期以来,中国人寿依托“常态宣传+集中宣传”的工作模式,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列消保教育宣传活动。据悉,2024年,“3·15”和“金融教育宣传月”集中活动触及消费者人次,同比增长52.5%,而针对老年人群体,中国人寿柜面推出线下“长者陪伴课堂”,结合老年客群生活需求,开展反诈课堂、体验课程等服务,提升老年客户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老年生活质量。从中国人寿发布的《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暨社会责任报告》不难看出,中国人寿正以一个个细小切口,勾勒出金融央企服务国家战略的立体图景。(周洁)

编辑:gloria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