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性震荡 寻找高波“固收+”强队
在无风险收益下降和股市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固收+”基金凭借回暖的业绩和较高的性价比,成为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品类之一。
中金公司研究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共有2161只“固收+”基金,一季度整体净申购份额为499亿份,存量规模2万亿元,环比回升 6.7%,这也是2024年以来“固收+”基金规模首次回归2万亿元关口之上。
从持仓配置来看,“固收+”组合包括纯债、转债、股票等。要管好这个品类,并非简单的股债混合,也不仅是在股票和债券资产上做大波段,而是集大类资产配置、利率研究、信用研究、股票研究及风险控制等一体化的系统工程。
因此,本篇文章中,我们以基金行业里的“固收大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投资能力和投资风格。
1、高波“固收+”:
偏债混合型基金的高性价比
作为一款股债混合型产品,“固收+”基金的业绩表现在较大程度上会受到权益类资产(含股票和可转债)的影响。通常来说,权益仓位暴露越高,净值波动也越大。
结合产品的含权比例和风险收益特征,我们通常将它细分为高波、中波和低波。在股票市场回暖的环境下,市场关注较多的是高波“固收+”基金。
根据2025年一季报统计,偏债混合型、二级债基和一级债基的权益仓位中位数分别为21.58%、16.32%和2.35%(权益仓位包括股票和可转债)。为了分析方便,本文中,我们将偏债混合型作为高波“固收+”的代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观察。
表1:各类型基金的权益仓位中位数
注:数据来源Wind,采用2025年一季报数据,仅计算初始份额
首先,我们来看看,偏债混合型基金在风险收益坐标系中的位置。我们统计了不同类别基金近20年的年化回报和年化波动率,绘图如下:
数据来源:Wind,统计Wind各类基金指数的区间数据,2004/1/1~2025/3/31
由上图看出,相比于其他类型,偏股混合型与平衡混合型基金呈现出较高的收益与风险水平。在中等风险水平以下的基金中,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收益与波动水平比较近似,接下来依次为一级债基、纯债、货币基金。
虽然较高收益对应着较高风险,但是递进的关系却并非线性。如果在货币基金与偏股混合型基金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偏债混合型基金则明显位于直线的上方。
具体来看,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区间(2004/1/1至2025/3/31)上涨375%,年化回报7.85%,最大回撤22.09%。在同时间段内,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839%,年化回报11.47%,最大回撤56.63%。
从数据角度对偏债混合型与偏股混合型基金进行粗浅的对比,前者近二十年的累计收益是后者的68%,回撤是后者的40%。可以看到的是,偏债混合型通过股债混合配置,取得了较好的风险收益比。
2、大厂PK:
广发基金偏债混的弹性更强
总体而言,以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高波“固收+”,在产品数量和体量方面并不算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偏债混合型基金共有709只,总规模2507亿元。分基金管理人来看,有7家基金公司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总规模在百亿元以上。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31
从业绩表现来看,因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A股持续调整,高波“固收+”基本处于“寒冬练苦功”的蛰伏状态。不过,当市场有结构性机会时,这类品种也都能积极把握,增厚组合收益。
根据猫头鹰研究院统计,近3年A股有3次阶段性上涨行情,分别发生在2024年春节后、2024年9月底和2022年5月。在这三个权益市场回暖的阶段,广发基金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收益弹性,表现在规模Top10公司中居前,且这一风格较为稳定。
例如,2024年春节后反弹中,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4.01%,广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4.65%,位列Top10基金公司中的第1位,领涨的是广发恒荣三个月持有A(9.44%)。
在去年9·24的“闪电牛”中,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5.65%,广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7.01%,位列Top10基金公司中的第1位,领涨的是广发价值回报(13.19%)。
在2022年4·26之后的反弹中,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4.81%,广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5.78%,位列Top10基金公司中第2位,领涨的是广发睿享稳健增利A(18.28%)。
表2:各上涨时段指数和基金表现
注:数据来源Wind,猫头鹰基金研究院统计,三个时间段分别为2024/9/24~2024/10/8、2024/2/6~2024/3/18、2022/4/27~2022/6/28
注:数据来源Wind,采用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仅统计初始份额)的业绩简单平均。三个时间段分别为2024/9/24~2024/10/8、2024/2/6~2024/3/18、2022/4/27~2022/6/28。上述基金公司为规模TOP10基金公司,过往数据不代表未来
当股票市场行情来临时,为什么广发基金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能快速跟上市场,体现出较好的业绩弹性?我们试图通过基金持仓分析,找出一些答案。
我们统计了偏债混合型基金近3年的平均股票仓位,从图4可以看出,广发基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整体维持了较高的股票仓位,近3年平均股票仓位为23.04%;除最新一期,过往每期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6%。
注:数据来源Wind,选择的三家基金公司为偏债混合型基金规模最大的前三家基金公司
这种偏高仓位的进取风格,在过去三年沪深300指数下跌7.94%的背景下,看起来好像是不占优的,但从结果来看,相关产品却依然取得了市场中上的水平。近3年来,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5.5%,而广发基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上涨6.92%,体现出一定的Alpha能力。
注:数据来源Wind,统计时间区间为2022/4/1至2025/3/31
除了股票资产,“固收+”基金中还有一类增益资产——可转债。近3年来,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配置可转债的比例为7.75%,广发基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转债平均仓位为4.83%,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细分到具体产品的持仓来看,部分基金几乎没有配置转债,尤其是近几年新成立的基金。我们猜测,对于新成立的产品,股票和可转债仓位是合并计算权益风险敞口的,可转债的低配,可能更多是资产比价的结果。
注:数据来源Wind,选择的三家基金公司为偏债混合型基金规模最大的前三家基金公司
3、广发特色:
成长进取的高波“固收+”
除了保持偏高的股票仓位,在持股风格方面,广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整体偏向于景气成长。与传统 “固收+”强调质量与分红的风格相比,广发基金这类产品的持股风格接近于偏股基金,与进取型“固收+”的定位不谋而合。
注:剔除部分极值后统计。基于2025一季报前十大重仓股统计,不含港股
从行业分布来看,相对于其他规模在同一梯队的基金公司,广发旗下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超配医药,在周期、制造板块也有较多配置,同时明显低配金融地产,整体更偏向于成长进取风格。
注:数据来源Wind,使用2024年报披露的全部股票持仓统计
换手方面,广发基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在“固收大厂”中属于中等偏高水平,这也与团队整体持仓风格偏景气成长的特点相匹配。
注:数据来源Choice,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整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广发基金旗下偏债混合型基金,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较高的股票仓位,中等偏高的换手率,以及偏景气成长的持股风格, 整体呈现出进取型的“大厂个性”。
4、团队配置:
大腕压阵 梯次有序
产品的风格标签,是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的映射。猫头鹰研究院团队在选品时,非常关注产品背后的基金经理及投资团队。
我们曾和机构讨论过,一个理想的固收投资团队是怎样的?答案是,必须要有多年经验的大腕压阵,要能配齐当打之年的几个好手,从而构建起多层次的人才梯队。
因为固定收益这个领域,非常讲究从业年份和投资经验,必须有投资大腕来把握大局。同时,这个领域的细分方向很多,每一个方向都需要勤奋的专家团队,当打之年的基金经理必不可少。在团队方面,人才梯队越强大,研究分析越细致,机会和风险的把控也能做得越好。
早在2021年,我们就写过广发基金的“固收+”团队(《1+1+1>3,广发基金“固收+”的体系与文化》),当时重点介绍的是张芊、曾刚、谭昌杰3位基金经理的风格特点。
时隔三年之后,我们再去看广发基金的“固收+”阵容,可以看出,现在并不仅仅是 “1+1+1>3”的效果,而是在整个平台体系的支撑下,搭建出了更加完备的人才体系;这个变化,颇有点“三生万物”的意味在里面。
具体来看,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张芊,从业长达24年,长期管理社保组合、公募基金,公募投资年限超过12年,经历多轮牛熊周期,善于结合宏观经济周期和市场趋势变化,把握资产配置大方向。
在当打之年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中,曾刚、姚秋、张雪、谭昌杰、王予柯、邱世磊、刘志辉都是从业年限超过10年甚至20年,公募投资年限超过7年的专业选手。而在新生代梯队中,李晓博、吴敌等在精选成长股、可转债领域展现了新一代选手的锐度。
坐镇前线的“投资大腕”,当打之年的中生代,崭露头角的新生代,广发基金搭建的“固收+”团队呈纺锤状,形成了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人才队伍。
具体到产品层面,不同基金经理采用的策略不一样,也体现出差异化的持仓特点。下面,我们以4位基金经理管理的高波“固收+”为例进行分析。
5、代表人物:
各有所长,百花齐放
第一位,我们选的是张芊。她从业长达24年,为人非常低调,但确实是投资圈公认的能股能债的基金经理。
猫头鹰在2021年7月也做过一篇风格画像(《广发基金张芊:既懂配置又懂股票的全能女将》),当时就提到张芊是一位风格辨识度非常高、特色鲜明的基金经理,用成长股来捕捉超额收益。
研究张芊管理的产品,任职时间最长的是广发聚鑫(是一只二级债基),大部分时间维持较高的权益仓位,截至2024年底的股票和转债持仓市值之和占比达到30%左右,任期内年化回报8.80%,同类排名6/131(Wind,截至4.11),长期业绩非常优异。
在偏债混合型基金中,张芊管理较久的产品是广发招享。这只产品在行情来临时展现了较好的业绩弹性,在9月24日到10月8日的上涨市期间上涨9.59%,同类型排名前16.4%。截至4月25日,基金近1年上涨8.02%,排名前15%(33/328,银河证券,同类指普通偏债型基金(股票上限不高于30%)(A类))。
从持仓配置来看,张芊擅长大类资产配置,以去年“9·24行情”为例,“闪电牛”期间正是债券回调之时,组合增持股票,降低了债券的配比。在市场快速上涨后,权益配置降低,体现出基金经理前瞻性的资产配置能力和进取性的投资风格。在个股方面,延续其偏成长的风格特点,重仓股配置了AI带动智能制造、必选消费龙头。
注:测算beta为根据近10个交易日的基金涨跌幅数据与中证800涨跌幅数据回归得出
第二位基金经理是曾刚,也是一位从业超过20年的固收老将,擅长转债投资、资产配置风格均衡偏灵活。
曾刚也是猫头鹰研究团队重点关注的一位基金经理,我们在2021年曾撰文(《广发基金曾刚:二十一年从业,固收江湖中的低调大佬》)分析过他的风格。作为从业早、资历深、管理经验丰富、过往业绩优秀的资深老将,曾刚在“固收+”产品的特点是:纯债打底、转债左侧布局、股票顺势而为。
在超过16年的公募投资生涯中,转债对曾刚管理的产品贡献了较高收益。如2009年、2010年,曾刚管理的华富收益增强A年收益率分别达11.87%、14.73%,连续两年获得同类基金的第一名。其中,可转债是“功臣”之一。
2013-2020年,曾刚管过可转债主题基金,2014年大涨82%,甚至大幅超越了股票收益(沪深300指数涨52%);2019-2021年三年净值几近翻倍。这无疑赋予了他在转债投资中的信心和敢于重配的投资魄力,能做到该种程度的“转债强进攻型”固收基金经理屈指可数。
目前,曾刚管理的二级债基广发集裕,自2023年以来,逐渐放大转债仓位,2024年底转债的仓位达66%,为转债的下一次“击球时刻”做好准备。
图11:广发集裕择机配置转债
注:数据来源Wind
第三位基金经理是张雪,她是一位擅长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的“固收+”好手。
她在债券投资的大波段择时能力突出,近年来在股票的中微观投研上也颇有斩获。上述提及的去年“9·24反弹”以来领涨的广发价值回报,就是她管理的产品。
张雪在固收领域深耕了16年,公募管理年限超过9年。在多年债券投研管理过程中,张雪建立了优秀的自上而下分析能力,这一优势在黄金、非银金融等宏观要素影响较大的行业中得以发挥。
此外,她也通过行业比较寻找安全边际较高的景气板块,并跟踪龙头公司的景气度,积极研究各类行业,包括创新药、半导体等少有“固收+”基金经理涉猎的成长型赛道,投资也有所斩获。
值得注意的是,张雪近年来在港股的配置上表现突出。截至2024年末的近两年(8个季度),广发恒通六个月平均持有港股占股票比例为39%,去年底港股占比达到48%,至今年一季度末降至30%。
回顾近几年,持续布局黄金、港股,擅长从低估的景气资产中寻找机会,为张雪带来了较好业绩。
第四位基金经理王予柯,近年来业绩亮眼,擅长“哑铃式”组合管理,风格稳健进取。
王予柯的代表作广发稳睿六个月,这只产品的特点是卡玛比率靠前的高波“固收+”。申万宏源在一篇研报分析了这只基金的收益和回撤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在2021年9月16日至2025年3月28日,广发稳睿6个月的区间收益达到18.74%,最大回撤是4.76%,卡玛比率达到1.05,在同仓位的“固收+”中位列第2。
在对股票类资产不算友好的近4年,王予柯的收益增厚主要来自于他的“哑铃型”配置策略:防守端精选红利类资产,如公用事业、周期红利、稳定消费等可持续分红的资产;进攻端布局盈利稳定,估值在合理区间的质量类和成长类企业。
整体上看,作为一名从业18年的资深基金经理,王予柯集齐了管理“固收+”产品难得的几项技能:一是宏观研判主导的资产配置能力;二是各类风格股票和债券多元组合管理能力;三是久期与杠杆灵活的利率债投资能力;四是结合胜率与赔率的偏绝对收益目标的股票投资能力。
表3:广发基金旗下部分“固收+”产品一览
注: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整理
6、优选“固收+”:
向权益资产要收益
今年一季度,A股和港股的整体表现较去年有所改善,在全球股市中表现亮眼。虽然进入二季度以来,受“对等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有所加大。但从长期来看,在利率日渐走低的市场环境下,权益资产依然是一个健康的投资组合必不可少的“优选资产”。
立足当下,无风险收益的下行已是长期趋势,无论是存款、保险,还是货币基金,其收益大概率都是下降的。在此背景下,“固收+”基金是投资者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品。
“固收+”基金通过利用股票和债券的低相关性进行配置,以较低的风险实现较高的收益。在股市跌时,这个品类也会下跌,但回撤远小于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市场上涨时,也能分享上涨的收益。长期下来,一般能获得还不错的盈利体验。
具体到产品挑选上,由于“固收+”基金的管理讲究团队配合、体系化支撑,所以投资者更关注的是综合实力突出的“固收大厂”,他们通常能提供更为全面的研究支撑,也更有利于基金经理做好机会和风险的把控。
广发基金作为“固收大厂”,在多年实践中培育了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的人才队伍。本文提到的张芊、曾刚、张雪、王予柯,都是从业15年以上、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我们相信,他们将为投资者提供股债多资产配置的更优解。
数据来源:
①指数收益来源自wind,截至2024/12/31,光大增利和光大中高等级业绩比较基准均为中证全债指数,两只产品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均为8.83%。产品排名来源自银河证券,截至2024/12/31。光大中高等级2024年排名1/246,同类为普通债券型基金;光大增利2024年排名为8/246,同类为普通债券型基金。
②产品业绩来源自基金2024年三季报。光大增利收益债券A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全债指数,三季度基准业绩为1.24%;光大中高等级债券A业绩比较基准为 中证全债指数,三季度基准业绩为1.24%。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版权声明:凡文章来源为“大众证券报”的稿件,均为大众证券报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大众证券报”。
- 广告/合作热线:025-86256149
- 举报/服务热线:025-8625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