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同比上涨5.4% 物价结构性上涨难抑宏观政策

涨幅比去年12月扩大0.9个百分点,创2012年来历史新高。

本报讯(记者 刘扬)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5.4%,涨幅比去年12月扩大0.9个百分点,创2012年来历史新高。

“多方面因素抬升CPI。一是春节假期需求带动物价上涨;二是1月份翘尾因素为年内最高;三是疫情影响部分地区产品价格上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10日分析认为,今年春节早于去年,在1月份对物价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带来CPI新涨价因素1.4个百分点。为了应对疫情蔓延,一些地方加强交通管制,部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供给有所紧缺,导致价格明显上涨。1月份湖北C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5.5%,涨幅略高于全国水平。

数据显示,1月食品、非食品同比涨幅均进一步走阔。其中,食品项环比上涨4.4%,同比涨幅回落至20.6%。非食品项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1.6%。食品项中,1月鲜菜环比涨幅最高,鲜菜之外,1月猪肉价格环比再上涨8.5%,同比涨幅高达116%,比前一月扩大19个百分点。

刘学智认为,由于稳定猪肉价格的各种措施逐渐见效,近2个月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有所增加,未来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有望趋稳并回落。

“预计1月份CPI可能为年内高点,2月份CPI同比可能回落到5%以内,全年走势前高后低。二季度疫情减弱之后消费需求逐渐恢复,CPI可能随之有所回升,但或将难以超过1月份。三季度之后受翘尾因素显著减弱以及猪肉价格涨幅收窄的影响,CPI将明显回落。”

同日公布的1月P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去年12月扩大0.6个百分点,是2019年6月以来首次正增长,PPI已经连续3个月趋势性回升。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后复工时间后移,预计将对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利润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我们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将对需求端特别是必需消费品以外的需求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可能间接影响PPI同比增速。”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10日分析认为。

刘学智则表示,预计需求减弱导致2月PPI或有所波动,二季度之后有望恢复正增长。受疫情影响,2月大量企业延期开工,市场需求减弱,对工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不排除PPI再度掉回负值的可能。未来随着疫情逐渐结束、企业有序复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中美贸易协议履行带来的需求拉动作用,二季度之后工业生产有望加快,PPI可能恢复到正增长区间。

此外,刘学智亦指出,物价结构性上涨不会制约宏观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是政策的首选。“当前疫情是冲击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的最大风险因素,宏观政策应加大稳增长扩内需力度,财政政策应针对疫情影响加大定向支持力度,适度提升财政赤字率到3%或者更高。加大定向支持力度,针对疫情影响提供减税优惠和财政补贴,重点支持受疫情冲击的消费和生产行业。”


编辑:newshoo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