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在线低幼启蒙会否遭遇政策压力?

日前,完成财务资料更新的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宝巴士”)被深交所恢复发行上市审核。拟募集资金18.48亿元,拟投入动画产品研发、APP产品研发升级、儿童故事研发与升级、幼师贝壳研发等项目的宝宝巴士,是否存在面向低龄幼儿时打“电子游戏”擦边球的行为,IPO前小米系及学好未来资本清仓退出的行为惹人关注。

除此以外,《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宝宝巴士APP的启蒙方式曾引发质疑,其是否存在对儿童视力、专注力破坏等问题仍值得商榷,而目前国家双减教育政策下,“起跑线”上的婴幼儿启蒙此后是否会遭到政策压力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起跑线”上的启蒙遇上政策压力?

近一段时间,教育双减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不久前,《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更是明确指出: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引发投资市场K9赛道的“大地震”,甚至除K9赛道以外的已上市教育培训机构也受到波及,出现股价“一落千丈”的现象。

根据招股书,宝宝巴士此次拟募集资金18.48亿元,投入动画产品研发项目、APP产品研发升级项目、儿童故事研发与升级项目、幼师贝壳研发等项目的建设(见图一)。

图一:募投项目招股书截图

2021年12月13日,更有报道称教育部将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而已备案的相关App也将予以撤销。

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宝宝巴士此次募投研发、升级的APP和学前线上培训类APP是否有相关性,公司的APP产品研发升级项目是否经过教育部APP的备案申请?或者能否通过相关备案申请?而已通过备案的公司的APP项目是否有被撤销的可能?记者就这些问题向宝宝巴士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时公司未予回复。

另外,教育部门此前发布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教育APP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同时相关的监管政策规定,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不得开展线上培训。

而宝宝巴士招股书披露的业务收入分类情况显示,2018-2020年,公司APP合作推广收入分别为1.85亿元、3.83亿元、4.98亿元,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2.70%、72.87%、76.76%,为公司主营收入的绝对“大头”(见图二)。

图二:主营收入构成招股书截图

在招股书中,宝宝巴士一直回避早教、游戏等字眼,对自身身份的定位为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在此之前,宝宝巴士曾在福建省教育厅备案了6款教育类App,涉及到数学、英语等教育领域,而近期相关的备案信息消失,福建省教育厅回复称宝宝巴士已经主动申请下架了相关产品。

从上述行为来看,宝宝巴士似乎要和“线上教育”进行“切割”、划清界线。

然而,雁过也会留痕。2017年之前,宝宝巴士的公开宣传并未回避自身的互联网早教企业身份。记者调查发现,2017年1月,包括www.chinaz.com、驱动中国等多家媒体以及名为“宝宝巴士”的搜狐号都曾登载《宝宝巴士发布2016年智能早教行业白皮书》的文章(见图三)。

图三:搜狐网页相关截图

上述文章指出,《2016年移动互联网早教行业数据报告》依托宝宝巴士全球2亿早教家庭用户数据库为样本,参照权威第三方数据平台而得出,旨在通过数据汇总、用户调查等方式,展现2016年移动互联网早教发展大环境。根据上述的发布,公司直指在2016年宝宝巴士拥有2亿早教家庭用户数据,可见当时宝宝巴士的定位为“智能早教行业”。

在教培行业“变天”的背景下,如今刻意回避早教身份的宝宝巴士,是否能依靠幼儿启蒙定位实现完全摆脱“智能早教”这一尴尬身份的认定,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其一旦未能摆脱 “早教”平台认定,宝宝巴士业务合规性以及是否会受到来自政策方面的压力,成为其首当其冲必须面对的“拷问”。

有专家质疑破坏视力和专注力

在不少家长眼里,宝宝巴士可以称得上哄娃或者启蒙“神器”,点点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对儿童进行包括颜色认知、英语学习、故事讲解、儿歌学习、唐诗甚至是百科知识的学习,其对幼儿的启蒙可谓是“全方位”。

宝宝巴士招股书中则表示,旗下的启蒙品牌“宝宝巴士”在全球拥有众多用户,公司目前以0-8岁儿童及其家长为主要目标用户,持续研发、制作、运营以“好听、好看、好玩”为特征的音视频、APP等产品。在宝宝巴士看来,公司的优势就在于结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敏感期特点及启蒙重点,以优质IP形象为核心,以儿歌、动画、故事、APP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将启蒙、心理、思维逻辑等多领域的理论运用到产品中,构建出多元创意产品体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公司产品在儿童健康、情商培养、社会文化、科学探索、艺术创造等方面可以达到启蒙益智的目的。

根据宝宝巴士披露,公司APP在手机、PAD、智能汽车、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实现了多场景覆盖,2021年1-6月,公司全球平均 MAU(月度活跃用户数)为9359.27万。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APP Annie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宝宝巴士旗下应用下载量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合并渠道中居全球第十,是前十中仅有的两家中国上榜企业之一(另一家为字节跳动)。根据APP Annie发布的数据,宝宝巴士在2020年度中国APP厂商出海30强下载榜中居全国第三,是出海30强中唯一的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

众多用户,筑起宝宝巴士的赚钱通道的时候,对电子类产品对于婴幼儿的启蒙、智力的开发,学术界早已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且反对声浪颇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

比如此前,英国权威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在出席一个国际儿童保育会议时指出,各国政府应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脑,因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影响到智力发育。

更有许多心理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彦丽曾表示,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还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

另外,有研究表明,电子产品是儿童视力及专注力的杀手,孩子连续玩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至43.8度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平均视力下降至18.8度的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也有专家认为电子产品机械的声音只是被动接受单向语言,不是主动交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帮助,电子产品屏幕信息瞬息万变,触屏式操作较快,往往孩子来不及想,又进入下一个画面,不动脑没消化的过程信息接收持续时间一旦过长,会引起孩子专注力的下降。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胡旭晟曾提出建议,出台政策法规科学制定学龄前儿童(2至5岁)在线教育的政策规定,规范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在线教育内容,明确禁止面向学龄前儿童发布在线教育广告和提供电子产品,同时为学龄前儿童家长提供更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

实际上,除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已经意识到过早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婴幼儿启蒙的危害。

近日,一则“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看各种屏幕”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国家卫健委开展在线访谈,解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时一条主要推荐建议便是针对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看各种屏幕。该话题引起超过10万+网友点赞,网友tammy*****评论说:“7岁以前的幼儿,他们的神经系统还在不断发育中,播放中的屏幕会对幼儿神经系统造成永久不可逆转的伤害。”名为金****网友认为:“不然孩子还没站到起跑线上呢,视力就都给毁了。”还有网友表示:“个人认为不光是两岁前,三四岁前都不要,多看书多户外活动,多和大人互动非常重要。”

针对目前研究界对于幼儿使用电子产品充满争议的声音,宝宝巴士对于上述电子产品损伤儿童视力及注意力开发的相关研究是如何看待?公司利用电子APP产品对幼儿进行启蒙训练,是否存在让学前儿童陷入启蒙电子化陷阱的可能,会否起到“饮鸩止渴”的效果?

就上述问题,《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此前也曾致电并致函宝宝巴士,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记者 尹珏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