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发函后 伟康医疗8月上会被否 今年创业板IPO被否企业已达11家

屡次冲刺IPO的江苏伟康洁婧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康医疗”),还是铩羽而归。

8月26日,深交所网站发布消息,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57次审议会议于当日召开,由于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伟康医疗首发上市申请未获通过。

2022年来,截至9月1日,已有11家企业创业板IPO上会被否,而去年全年为8家。

被否企业中本报报道发函过半

伟康医疗是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主要业务为一次性使用医疗耗材,吸引管、吸痰管、鼻氧管、引流袋等为主要产品。

事实上,伟康医疗已经两次谋求登陆A股遇挫。早在2017年9月,伟康医疗就报送招股书,欲登陆沪市主板,最终以撤材料告终。2019年6月,伟康医疗转战创业板,然而披露招股书后时隔3个月,公司被证监会抽中现场检查,又选择撤材料。

2021年9月,伟康医疗再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欲登陆创业板,经过两轮审核问询和一次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过后,终于于2022年8月26日迎来上会,不料被否。

此外,伟康医疗2017年来的三次IPO申报,均选聘了不同的保荐券商。

加上8月30日被否的科拓股份,截至9月1日,2022年来已有11家企业创业板IPO被否,远超去年全年被否的8家。包括伟康医疗在内,11家中6家为《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曾经报道或发函企业。

上会前本报发函伟康医疗

2022年7月中旬,《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发现伟康医疗存在五方面值得注意情形——包括核心募投项目5年来变化不大是否为上市而上市,2015年来营收盈利呈现滑坡态势暴露成长性问题,员工数量下降与公司业绩匹配度及曾长期存在未缴纳甚至自愿放弃缴纳社保情形等。

比如记者查阅对比发现,2017年首次披露招股书以来,伟康医疗的历次IPO核心募投项目变化不大,是否为上市而上市的疑问油然而生。

对比公司2017年9月、2019年6月及2022年5月招股书发现,公司此次创业板IPO的核心募投项目与5年前相比,新增产能合计都是6950万件(单向阀系麻醉面罩等配件,故不单独计算为产能),除了导尿管项目变化较大,其余募投项目内容变化不大。尤其是新建产能项目中,募投建设年产4800万支吸痰管、1000万个引流袋的项目一直保留。细看公司其他募投项目,时隔5年后,变化也并不算大。

而且,2016年至2021年期间,伟康医疗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到4.7%,而此次募投新增产能6950万件,相当于2021年总销量的63.30%,即便如果销量未来每年均保持4.7%的增速,测算显示也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完全消化新增产能,何况公司最近几年销量增长还在放缓——2019年至2021年的3年里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才4%。伟康医疗核心募投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率,都引人关注。

再如,公司业绩持续下滑,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2.62亿元、2.54亿元、2.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04.39万元、5470.50万元、5462.60万元,扣非净利润也整体下降,从2019年超过5800万元,下滑到2021年的接近4819万元。

实际上,公司2015年来营收增速呈现滑坡态势,2015年增长24.01%是7年来最高,2016年为6.91%、2017年是13.75%,2018年为-1.80%,2019年增长9.11%,2020年下滑3.20%,2021年继续下降3.73%。2015年来,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滑坡更明显,2015年同比大增近131%,2016-2018年虽然增速不稳定但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2018年增速已放缓到不足11%,2019年增速猛然放缓到微增0.32%,2020年、2021年都为下滑,尤其是2020年下降超过20%。虽然2021年公司盈利降幅大幅收窄、扣非净利润增速也转正,但放眼2015年来,2021年扣非净利润增速仍处低位。成长性不足使得伟康医疗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令人关注。

记者 陈刚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