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后市:料A股四月迎底部拐点

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活动率先恢复,对外经济敞口相对有限,内需驱动占主导,而预计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在近期反弹后将缓慢下跌以反映经济基本面不断恶化

中信证券:全球资金再配置开启,料A股四月迎底部拐点

近期全球流动性拐点信号已经出现,同时预计各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将防止全球经济衰退演化成全球经济危机,随着欧美主要国家不断升级的疫情防控措施见效,基准假设下,预计全球疫情的高峰在4月中旬出现,届时全球资金的再配置将开启。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活动率先恢复,对外经济敞口相对有限,内需驱动占主导,而预计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在近期反弹后将缓慢下跌以反映经济基本面不断恶化,中国的股票和利率债相对海外发达国家资产具备更强的吸引力,是全球资金再配置过程中的首选。预计4月流动性边际转暖、外资恢复流入叠加产业资本入市是底部最重要的支撑力,4月中旬一揽子政策刺激推出将形成催化,A股市场将迎来底部拐点,开启二季度的上涨。配置上,新旧基建及相关科技龙头(5G、云计算、IDC等)依旧是全年主线。此外,重点关注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低、上游供应链/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全年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内需驱动组合。

安信策略:政策信号积极,把握内需回升

上周伴随着全球货币与财政政策相继出台,全球风险资产如我们预期出现反弹,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于流动性风险这一急性问题的担忧逐步消退。对于A股市场,我们认为虽然未来一个阶段外需下行压力在所难免,但中国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中国经济也已经出现逐步恢复的迹象,本周政治局会议强调“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释放重大积极信号。在政策坚定推动支持下,中国经济尤其是内需部门回升趋势将更为确定,且在这个过程中预计流动性仍将维持充裕,而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因此战略上应乐观而不是悲观,我们认为从中期看A股目前处于牛市中的过渡期。短期投资者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风险偏好受到抑制,我们认为结构上可以重点把握内需消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

近期行业重点关注: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建材、建筑、互联网、计算机、通信、券商、黄金等,主题重点关注湖北区域振兴等。

天风策略:关于一季报窗口期、政治局会议和A股市场的节奏

1、一季报预告窗口期临近,如何影响市场?

虽然市场对大部分公司一季报较差有心理准备、同时近期一些大幅负增长的一季报披露后股价跌幅也有限,但毕竟还是负面拖累。

另一方面,正增长的公司业绩披露后,相对于负增长的公司,股价表现上也的确有超额收益。

Q1业绩仍然保持正增长的公司主要有两类:一是产业链上游的公司,需求减弱传导到上游有时滞,比如典型的消费电子。二是受益于疫情的公司,比如典型的游戏、计算机、医药和必选消费的部分公司。

2、政治局会议:保增长的底线明确了,但上限能有多高?悬而未决。

(1)就业和脱贫是保增长的底线,明确的手段是特别国债、专项债加码、赤字率提升。

(2)小康目标包含的内容非常非常广泛,实际GDP翻倍只是众多目标之一,目前来看完成难度较大。(假设Q1增速0%~-4%,那么后三季度累计增速要达到7%~8%)

(3)3月中旬MLF和LPR没有下调,引起市场一定程度担忧,但从本次央行Q1例会报告和政治局会议通稿来看,后续降准降息配合财政政策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关注4月17、24日两次MLF到期和20日LPR调整时点。

(4)政治局通稿明确“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目前基建、地产、消费的刺激力度还悬而未决。

3、A股市场的节奏:Q2整体区间震荡,可持续的反弹需要国内政策和海外疫情不确定性的落地

维持市场底部的判断;但对反弹的空间相对谨慎,属于脉冲式超跌反弹,不大会是创新高的反转,二季度整体是震荡格局;方向上一方面关注外资回流下超跌高roe白马,另一方面二季度配置主线围绕逆周期政策发力的新老基建。

节奏上,重点关注4月中旬的时点:(1)深交所公司业绩预告披露完成,部分业绩压力的靴子落地;(2)MLF、LPR等利率调整时间点临近;(3)两会及一些悬而未决的政策逐步揭开面纱;(4)全球疫情和流动性危机是否能看到拐点。

海通宏观:如何看待赤字提升与特别国债发行对债市的影响?

二季度利率债供给压力较大,但供给只是债市的扰动因素,并非债市主要矛盾,关键还是看央行是否对冲以及配置需求能否跟得上。例如2016年利率债供给创新高,但由于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债市继续走牛,直到四季度货币边际收紧与金融监管加强才导致债市由熊转牛。

货币宽松对冲供给压力。从货币政策基调来看,政治局会议继续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新增“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的表述。我们认为二季度货币宽松依然延续,MLF渐进式降息、降准(及定向降准)等政策依然可期。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对冲海内外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二是缓解利率债尤其是特别国债供给压力,三是促进LPR利率下降。

但宽松相对克制。但另一方面,相对于海外央行普遍75~100BP的降息幅度,我国货币宽松依然相对克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表示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这意味着央行现阶段更倾向于通过改革(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监管(防止高息揽储、引导贷款投向)、结构性工具(专项再贷款、定向降准)的办法来推动贷款利率的下降,难有大幅度的降息。

从配置力量来看,目前债市资金的属性没有16年那么激进,需求相比16年则更加稳定。且机构风险偏好下滑、非标规模萎缩,机构的债券仓位普遍提升,年金和境外机构也成为了新增配置力量。金融监管的放缓,尤其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可能延长,有利于支撑广义基金配债力量。对于表内配置力量而言,贷款相对于国债的表内比价已经低于16年牛尾水平,但好在后续LPR趋降有利于提升利率债的配置价值、叠加非标到期量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压制贷款需求,预计表内需求依然有支撑。

综合而言,利率债供给后续加速加量,但货币宽松对冲和配置力量平稳,预计供给冲击仅对债市形成小幅扰动,债市调整有顶。与此同时,货币宽松相对克制,利率大幅下行空间受限,债市区间波动,调整中关注交易机会。

新时代策略:类比2018年Q4 股市形成震荡底而非V底

从事件传播的过程来看,当下比较类似2018年Q4。2018年2-9月,去杠杆和贸易开始冲击实体经济,到2018年10月,这种担心广为人知,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实锤证据(2018年三季报盈利拐点、螺纹钢价格跳水、白酒销售低预期)。但是随着估值调整到位,后续利空虽然没有消失,但是也没有恶化。长期投资者开始快速增配A股,直接催生了2019年Q1的抬估值行情。当下的市场,已经有实锤证据(中国2月经济数据、美国失业数据)证明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很大,未来1-2个月需要确认经济下滑的速度是否可控。一旦能确认,则股市将会企稳。这一确认的过程,会形成类似2018年Q4的震荡底,而不是V形底。

国盛策略:底部区域4月将走出

3月以来,A股受外围惊扰而风声鹤唳。“流动性危机”、“全球大衰退”等预期依次发酵,不少投资者对海外及A股都极度悲观。而我们自3月18日起,连续发布多篇《底部》系列报告,强调A股已经处在底部区域、建议本着“价格比时间重要”的原则积极配置、并且港股也已迎来黄金买点。当前,底部区域的判断正逐步确认。

4月,随着海外波动缓和、内部对冲加码,市场将逐步走出底部、迎来修复:

1、G20全球联手“抗疫”,海外空前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冲加速落地,恐慌有所缓解、风险偏好开始修复。G20特别峰会强调强化国际协作联手“抗疫”的同时,宣布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其中美国2万亿经济刺激法案更急速通过。海外连续不断的货币政策极限宽松和财政刺激加码之下,市场已从此前“暴跌模式”中逐步走出,恐慌情绪进一步缓解。对应到金融市场,当前VIX指数、美元指数从高位大幅回落,市场资金回流权益,同时债券市场的资金出逃也显著缓解。这一系列信号都标志着全球恐慌性恐慌有所缓和、风险偏好从危机模式逐步修复。

2、内部政策对冲将持续加码。G20特别峰会上,习主席明确表示“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显示决策层已将海外疫情冲击导致全球性衰退、以及国内疫情长尾效应纳入政策考量。3月27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释放“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积极信号。4月,随着一季度数据出炉及后续两会召开,国内政策对冲也将持续加码,继而推动A股市场走出底部、迎来修复。

中金策略:从2008年经验看流动性拐点前后的市场特征

我们预计,在基准情形下,美股市场或逐渐从流动性冲击的第一阶段进入基本面下行主导的第二阶段。

2008年的经验:流动性冲击阶段下跌更快;估值先见底,与流动性拐点基本同步,市场见底则有待盈利下修充分;第一阶段普跌第二阶段分化。

结合2008年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在美联储政策能够边际缓解当前流动性问题的基准假设下,市场也有可能进入基本面下行主导的阶段,虽然估值有可能率先企稳,但盈利下修的压力可能还未得到充分反映。

不过,流动性压力导致的无序抛售后,那些直接受疫情本身影响相对小的板块、资产和市场都有可能存在相对表现机会。

美股市场或进入基本面下行主导的第二阶段

经历了过去一个多月急剧且无序的抛售后,我们预计,在基准情形下,美股市场或逐渐从流动性冲击的第一阶段进入基本面下行主导的第二阶段。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