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募、破发与“最贵新股” 科创板“保荐王”海通证券为何难进白名单

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随着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发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动员令,作为A股市场的“看门人”,保荐机构的执业水平、质量或将迎来一轮更强的监管。

就在近日举行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到,“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毒瘤,甚至有个别企业、中介机构与相关方串通,全流程全要素造假,形成造假‘生态链’,影响投资者信心”,并强调未来将“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重拳打击,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严厉惩戒,绝不姑息”。

几乎是同时,2023年11月7日,证监会向海通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陈城、景炀出具警示函,原因涉及海通证券及相关当事人在保荐沃得农业IPO时未勤勉尽责履行相关职责等诸多问题。

与“白名单”8次擦肩而过

“放管结合”是全面注册制改革这项系统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松管制但加强监管,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责。

随着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开板,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注册制有了“试验田”。《大众证券报》记者统计各家券商IPO保荐业务情况后发现,也正是从那时起,海通证券(600837)坐稳了国内投行相关业务前三的位置。221家的保荐数量,是众多拟上市企业对其业务能力的认可。

海通证券自己则透露,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保荐的IPO在审及待发项目数量67家,市场排名第三。然而,与傲人的保荐数量相比,是另一份数据的尴尬——同样是在6月,证监会公布了最新的证券公司“白名单”,海通证券与之擦肩而过。不仅如此,记者发现,其名字竟然从未出现在这份券商“白名单”中。

所谓“白名单”,正是证监会按照“分类监管、放管结合”的思路,对公司治理、合规风控有效的证券公司实行的一种动态调整机制。被纳入其中的证券公司,将获享多种便利措施。而监管层希望借此压实证券公司内控合规主体责任,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5月28日起,这份“白名单”已公布8次,其中的券商有进有出,但头部券商中只有海通证券连续8次被“拒之门外”。

究竟因何,令海通证券始终和“白名单”擦肩而过?从其最近一单被撤的保荐业务——沃得农机IPO项目中或许能窥出端倪。在深交所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沃得农机的分红疑团首当其冲。

沃得农机的保荐业务从受理到终止前后历时近3年。在此期间,公司分红不断,2020年分红4亿元,2022年又分红10亿元。公司解释,市场景气度高,经营情况良好,要积极地回报股东,符合利润分配原则。而在此之前,沃得农机2018年一下子分红26亿元,约等于当年营收的62.87%,是当年净利润的3.57倍。

公司如此慷慨,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别人,正是实控人王伟耀、张阿美夫妇,他们从中获利近30亿元。而引发市场不满的是,沃得农机一边花钱如流水,一边却要从二级市场填现金流的“坑”,在其拟募资的60亿元中,有23.38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最贵新股”:先超募,再破发

2022年全年,IPO项目30单,市场排名第三,融资396亿元,市场排名第四;2023年上半年,IPO项目11单,融资金额263亿元,挂牌数量和融资规模均位列市场第三。海通证券在今年发布的财报中细数其IPO业务的亮眼表现。

然而,在海通证券今年IPO保荐业务高数量、高融资规模的背后,被保荐的部分项目却难言高质量。除了本报此前报道的存在“一查即撤”的现象,以及撤否率在头部投行中较高外,海通证券成功保荐上市的部分所谓“高质量”企业,随后的表现也令市场“大跌眼镜”。

今年4月18日,海通证券保荐的索辰科技(688507)顶着年内“最贵新股”的头衔亮相A股,其发行价高达234.5元/股,超募了15.68亿元,是原拟募资金额的一倍多。但上市短短一周之后,这家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上市公司却交出了一份亏损的一季报:2023年前3个月,索辰科技归母净利润亏损1951.16万元,同比下降31.83%。

二级市场似乎先知先觉,在索辰科技业绩变脸公告发布前,公司便加入“破发股”行列。此后,其股价一路震荡下跌,11月9日报收114.53元/股,较发行价已经“腰斩”。

在索辰科技上市前,年内“最贵新股”的殊荣同样来自海通证券的手笔——由其保荐的日联科技(688531)IPO发行价高达152.38元/股。相似点不仅于此,日联科技在二级市场也表演了上市即巅峰:首日开盘,其股价高开,一度涨至240.64元/股,但转眼就高台跳水,当天砸出一根大阴棒。其后,公司股价震荡下探,截至11月9日收盘,较首日收盘价的跌幅已超五成,同样也跌破发行价。

上市即巅峰的情形同样发生在由海通证券保荐,于2022年1月上市的“最贵新股”翱捷科技(688220)身上。这家芯片研发设计企业与索辰科技的股价走势几乎如出一辙。

当时,翱捷科技拟募资金额不到30亿元,但最终超募了40多亿元。这意味着,有很多沉浸在抢到“大肉签”喜悦中的“幸运”投资者,转头就被单签亏损近3万元的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更糟糕的是,翱捷科技随后跌跌不休,11月9日收盘价为66.5元/股,只比发行价164.54元/股的零头多一些。

保荐的部分科创企业信披违规

不难发现,上述年内“最贵新股”大多来自科创板。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海通证券在相关保荐业务上的响应速度和所展现出的水平都居于行业前列。2020年,即科创板开板后的首个完整年度,海通证券的IPO融资额就高达540亿元,以24.26%的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

在科创板IPO保荐业务上,海通证券已然傲视群雄:2021年,完成科创板IPO项目16单,数量位居市场第二,融资规模位居第四;2022年,完成科创板IPO项目17单,融资金额311亿元,挂牌数量、融资金额均位居市场第二;2023年上半年,完成科创板IPO项目6单,市场排名第二,融资金额230亿元,市场排名第一。

在业内,海通证券保荐科创板的成功率之高有口皆碑。但由海通证券保荐的科创企业却似乎未能实现“量”“质”齐增。Wind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海通证券保荐上市的企业中,至少有16家存在违规(包括收到行政处罚、监管函、问询函等)情形,其中竟有10家来自科创板。

2023年5月20日,头顶高新技术企业光环,专注于环保综合治理服务业务的卓锦股份(688701)因信披违法被证监会处罚。2021年下半年,卓锦股份将部分成本以保证金名义计入往来款,虚减营业成本2796.52万元,进而虚增利润总额2705.67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1.47%、57.84%,导致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在最初的那份2021年年报中,卓锦股份解释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21.3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时,将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经营所需缴纳的保证金数额大幅增加。

而更加令市场介怀的是,卓锦股份的上市时间不偏不倚,恰好是在2021年下半年——9月16日。其造假时,是否正是冲刺IPO的关键阶段?还是其在成功上市后,就公然财务造假?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海通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或是作为持续督导者,似乎都存在未勤勉尽责的问题。

2022年7月,主营集成电路研发与设计,由海通证券保荐的晶华微(688130)登陆科创板。但不到一年时间,晶华微突然对外披露,需要对前期会计差错及定期报告进行更正,涉及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三季报。更正后,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调减931.71万元至8574.27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15.45%。

对2022年半年报的调减还没完,2023年8月,晶华微又发布一则公告,称自家会计又犯错了,2022年半年报的营收还得往下减,这次是1738.06万元。更正后,公司该报告期的营收同比下滑幅度增至32.59%。连续两次更正会计差错及定期报告以及信披违规行为,很快给晶华微招来了监管层的多份监管函。

更加讽刺的是,就在晶华微2022年7月26日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中,信誓旦旦写道:“预计2022年1-6月的营业收入区间约9500万元至10500万元。”而海通证券的保荐代表人薛阳、余冬在对招股说明书核查无误后,确认“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表示对“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荐业务问题重重,海通证券未入那份“白名单”,应在情理之中。

记者 陈陟 实习记者 黄琴琴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