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投资“固收+”,需避开六大误读

很快就是新的一年了,从机构到散户都在考虑来年的投资布局,我们发现,近期“固收+”产品的热度又在悄悄的上升。

事实上,“固收+”今年可以说已经足足火了一年,而且据多方面人士预计,明年,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还会继续火下去。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虽然不少人投资了这一品类,但对其本质并不真正了解,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投资误区。

误区一:今年股市这么好,买“固收+”多不划算,权益基金收益才高;

“市场这么好,当然是满仓权益了,买什么固收+,这不是捡芝麻丢西瓜吗?”

今年市场上涨的时候,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

的确,相比行情好的时候,权益基金动辄翻番的收益,“固收+”是远远赶不上的,可权益市场波动巨大,谁又能保证自己入场时一定是买在最低点,出场时又会卖在最高点呢?

就拿今年排名第一的某股票型基金来说,年内涨幅高达126%,但最大回撤也达到了20%;排名第二的某股票型基金,年内涨幅113%,最大回撤更是超过了30%。

虽然有博取高收益的可能,但也会有遭遇高亏损的概率,这正是稳健投资人不敢在权益资产上押注太多的根源所在。

而“固收+”虽然达不到权益基金那么高的收益,但波动小,风险低,收益稳定。Wind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固收+”基金指数的代表——偏债混合型基金区间年化回报6.6%,同期年化波动率4.22%,远低于沪指的21.54%。

这张图展示的正是2009年6月30日至2020年12月18日十余年间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与上证综指的走势对比(来源:Wind资讯)。

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的走势曲线明显要平滑很多,且持续缓步上行。

况且股市的风云变幻又岂是我等肉眼凡胎能精准预测的?

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

巴菲特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投资大师费雪,在1929年的一次演讲中对当时的市场做出如下评价:股票价格看起来已经达到了一个永久性平稳的高水平。可就在他演讲之后的2个星期,股票市场进入了美国证券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崩溃,接下来的3年市场都陷在恐怖的崩盘和直线跳水中。

索罗斯1987年预见到日本股市进入泡沫化,因此在华尔街评论上发表观点认为美国股市将坚挺而日本股市将崩盘。结果日本股市一直牛到了1989年,而美国股市却发生了崩盘。

2008年3月中下旬,当市场展开反弹浪后,亚洲股神李兆基认为4月前指数将进一步升至27000点,结果是恒生指数在5月5日上涨到26387点后便进入了新一轮调整。而2008年的最低点是多少呢?11015点。

误区二:投资时间不宜太长,要及时退出兑现收益,落袋为安;

赚钱了,年底了,也该“落袋为安”了。可对于“固收+”来说,抱着这一想法只会让你失落“时间的玫瑰”。

虽然年内,偏债混合型基金上涨11.74%,上证综指上涨11.30%,差距不明显;

但拉长时间我们发现:

近三年,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涨幅为24.72%,而上证指数涨幅2.34%,差距显著加大;

近五年,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涨幅为31.41%,而上证指数下跌1.47%,差距继续加大;

2010年初至今十多年来,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涨幅为90.91%,而上证指数涨幅仅3.59%,差距之大触目惊心。

一款波动较小,持有时间越长,“穿越周期、稳中求进”特征越明显的投资选择。这是业内对“固收+”产品的普遍评价。

上面的数据资料显然已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误区三:“固收+”只适合不懂投资的理财小白,投资老手基本不必考虑;

与其他投资品类相比,“固收+”最大的魅力在于男女通吃,老少皆宜,而这应该完全归功于其有效平滑市场短期波动,提升客户盈利体验的独特属性。

不论你是全没经验的理财小白,还是忙得脚不沾地的职场人士,亦或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老手,都能通过投资“固收+”满足投资需求。

理财小白,没经验,不专业,情绪不稳定,容易追涨杀跌。但“固收+”波动小,风险控制优越。这从上文的分析和图示都可以看出。

职场人士,没时间看盘,追求资产的稳健保值增值,尤其适合长期持有“固收+”,获取滚雪球的复利收益。

投资老手,仓位配置资产多样,可以将“固收+”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用来降低组合波动率,平滑账户风险。

特别是如今,在资管新规逐步推进,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全面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率大幅下行,“固收+”已经成为众多高净值人群替代银行理财的配置底仓。

误区四:“固收+”产品业绩相差不大,可以随意选择买入;

那么,不同的“固收+”产品,在业绩上是不是呈现出同质化的情形呢?这里我们以“固收+”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例来看: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收盘,634只收获正收益的产品中,年内涨幅最高的达49.36%;9只产品年内涨幅在30%-40%之间;35只产品年内涨幅在20%-30%之间,209只产品年内涨幅在10%-20%之间;其余产品的年内涨幅均不足10%。

拉长时间区间来看,差距更显著。

近三年内,218只有可比数据的该类基金中,最高涨幅达89.65%,业绩最差的下跌8.71%。

近五年内,有可比数据的44只该类基金中,涨幅最高的达118.41%;业绩最差的下跌3.36%。

现在,你还敢说“固收+”产品相差不大,可以随意买入吗?那么,怎么做才能挑选出优质的“固收+”产品呢?请往下看——

误区五:“固收+”产品的业绩与管理人关系不大,主要看市场给不给力;

相似的市场环境下,固收资产(可以视为“安全盾”)的收益差别通常不会太大,这就使得“+”部分(可以视作“冲锋刀”)成为了决定“固收+”产品业绩的核心因素。

大相径庭的业绩表现背后,折射的正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软实力”。

这里说的“软实力”有两层意思:

一是所选冲锋刀的质地,也就是选择“+”的产品,包括权益、可转债和期货等衍生品。

二是握刀者的能力,也就是基金经理及其背后投研团队的水平。

与单纯的固收产品不同,“固收+”产品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要求都更高更全面,不能有“偏科”,只有同时在固收和权益领域都拥有出色投研能力的管理人才能很好的驾驭这类产品。

纵观历年来“固收+”产品的业绩排行榜,位居前列的也大多是在股债领域投研实力都比较强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其中,基金经理主要看资历背景、投资侧重、投资逻辑、跳槽情况、旗下所管产品情况等,基金公司主要看固收和权益的团队构建、投资流程管理、风险控制等。

误区六:基本没啥风险,可以把全副身家投进去放心买买买;

当然,既然是投资,就不能只看收益,也要关注风险。

“固收+”虽然以追求稳健收益为主,但“+”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收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了风险。

所以,将全副身家押上去一味买买买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因为即使是债券投资,也会面临一定的价格波动风险,更不用说在权益市场出现较大调整的时候,或者遇上基金经理操作不当,“固收+”产品都有出现亏损的可能性。

还是以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例,虽然年内有634只收获正收益,但同时也有42只产品收益告负。(据Wind资讯)

所以,我们在投资之前还是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是更高的收益,愿意容忍相对高一点的回撤和风险?还是理财替代产品?

如果是后者,在挑选“固收+”品种时一定要选择“固收+”中的绝对收益产品。

比如目前正在发售的这款:

中欧生益稳健一年(A类010900)

这只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是中欧基金多资产策略组投资总监、固收+团队负责人黄华。

他不仅拥有12年的从业经验(3年投资经验),而且在加盟中欧之前曾就职于平安资管,带领团队管理的保险资产高达5000亿,其中90%以上为固收资产,是公募基金业内少见拥有大资金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

历史业绩也很优秀,现管理的所有“固收+”产品平均年化回报6.73%。

像这样对标理财替代的“固收+”产品,严格控制回撤,在配置权益、可转债等高弹性资产时更为谨慎,特别适合追求稳定收益的普通投资者。

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