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吴远怡:搏击在价值投资的大江大河里

内地公募基金近25年的时光里,曾经出现过5362个基金经理的名字(来源:Choice,截至今年2月27日)。其中有超过七成的人,涉足过股票或混合型基金的投资管理。

所以,在主动权益这条竞争最为激烈的投资赛道上,当3600余名权益基金经理展开白热化竞争时,一个问题浮现于脑海:

——具备何种特质的基金经理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与广发基金“新锐”基金经理吴远怡的对话,给了我们一个极具穿透力的注解:

股票基金经理的能力通常在以下三个维度上角逐。而其中任一维度上的突出优势或是几个维度能力的有机融合,都有机会催生出优秀的投资人。

这三个维度是:

1、收集有效投资信息的速度和广度;

2、对投资标的和事物本质的认知水平;

3、交易体系的有效、完整和鲁棒性。

这些素质有些来自于主动的学习,有些来自于后天的历练,有些则源自于个人先天的心性、思维、格局,以及对复杂局势的理解力。

吴远怡在选股方面的突出表现,也与上述几个方面的积累和天分有关:

他是国内较早管理港股通组合的基金经理,很早就与外资同场竞技;

他在大型研究所从事过行业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功底,熟稔内地市场的研究关键;

他在大型险资和公募机构管理组合,亲身参与了几十亿到几百亿资金的投资管理。

吴远怡的成长经历,或许潜藏着新一代基金经理的成长线索:国际化的学习和工作视野,大型投研机构的反复历练,贯通内地和海外市场的投资经历。

此外,他的身上也有许多个人特点:对企业商业模式有穿透式认知,常能一语中的;对投资的理解保持“省思”,敢于质疑、善于总结;对港股市场和周期性行业的很多认识非常新颖,但回望,不少观点都颇具前瞻性。

所以,和吴远怡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你会感叹于,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思维是如此活跃,他们对行业和公司的探索是如此不遗余力,他们也如此敢于打破陈规、拥抱新的行业和社会动向。

这一个个对投资满腔热忱的人,或许正是A股基金指数可以持续跑赢沪深300的“基石”所在。

01

起步于“大消费”研究

吴远怡的投研生涯始于2011年,那年,他结束了南加州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学习,回国加盟申万研究所的大消费团队,开始行业研究。

彼时的申万大消费团队名将如云,吴远怡在这些著名分析师的身边耳濡目染,打开了行业研究的视野。

吴远怡最初研究的是纺织服装行业,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但也有新生的业态。如今的 “国潮标杆”类公司,当时都已在港股市场上市。

吴远怡覆盖服装行业的那3年,恰是许多知名服饰企业“由盛而衰”的三年。一个个知名品牌,从急速扩张网点,到向渠道拼命压货,再到业绩承压,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败”。

这一段经历,回头看,给了吴远怡许多启发。日后,吴远怡在险资资管和公募基金从事投资的过程中,都曾大手笔买入过国货服装品牌,在业绩持续增长的周期中,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只有“曾经沧海”,方能“除却巫山”。投资的认知有时恰恰来自于行业的教训。

02

从“大所”到“大厂”

2014年,吴远怡获得了转行买方的机会,到一家港资背景的大型投资机构从事投研工作。

这个机构有着非常坚定的价值投资基因,一度拥有当时业内规模最大的港股投资组合(之一)——上千亿港币,堪称是“资管大厂”。

吴远怡在这家公司进一步浸染了“价值型”的投资文化,每一笔投资都需经过严格缜密的调研与深思熟虑的考量。

例如,为了考察一家复合调味料生产商,他曾在内地多个城市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门店走访与试吃,将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录入投资模型。

为了一家地产开发类企业,他曾经耗费了近三个月搭建投资模型。其中,按照公司要求,对企业所有的楼盘细节进行核对,花费了他很多的精力。

关于周期、关于价值底部,关于如何完成高质量的投前研究,许多诀窍是他在这份工作中慢慢体悟到的。

03

较早接触港股的投资经理

2017年后,国内机构愈加重视海外市场。基于曾有3年外资机构的研究经验,吴远怡加盟了一家大型保险的资管机构,正式开始了大资金的独立管理生涯。

保险资金的管理严谨而稳健,但同时也不会放过重大的“战略机遇”。

吴远怡印象颇深的是,他在2018年在港股“抄底”内资地产股的过程。

当时,地产市场的低迷,让行业中资金融通能力最强的机构面临生存考验,市场预期政策面的宽松契机或将到来。

果然,临近2018年末,地产行业的政策面转向暖风,整个产业的经营环境迅速转好。吴远怡一直等待的布局契机来临。

和当时一批研究员在精算楼盘不同,吴远怡直接跳过“精算”这步,重点布局了专注四线城市的B公司和专注三、四线城市的R公司。

他是这么思考的,楼盘的细账固然重要,但此时更重要的是判断行业趋势。

考虑到当时房地产企业还是传统的高杠杆模式,随着货币的宽松,这种营运模式进入了“行业的甜蜜期”——加杠杆盈利的过程。

所以,对于一个基金经理而言,此时最关键决策是判断行业趋势,最重要的工作是找到杠杆撬动效应最好的品种。而前述的专注三、四线城市的两家公司,就是能发挥杠杆效应的优质标的。

果然,之后的市场表现,验证了这个判断的正确。

这个事情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吴远怡对于投研规律的客观态度:不是每一个研究都是做的越细致越好的,把握投资的关键要素才是最重要的。

——把握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要好得多。

04

投资从微观入手

在头部险资机构的投资经历,帮助吴远怡形成了他最重要的投资特点:从微观入手,自下而上挑选股票。

吴远怡的选股方法和同业并不一样。

他非常强调对一个行业的商业逻辑的把握,全景式的了解,以及产业链的探索,最终力争完成一个自洽、体系化的认知,并以此来指导投资。

接触一个行业之初,他会先“自下而上”地把一个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们,以季度为维度全看一遍,感知这个行业大的趋势性变化。

随后,他会从龙头公司慢慢往其中上游产业展开,重点研究和挑选那些在未来的变化中,能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优秀企业,进行重点投资。

一个典型例子,是他对L服饰公司的投资。最初,他只是观察到这家公司在巴黎时装周的新品亮相,以及互联网端的好评。

此后,在微观的调研中,吴远怡发现,相关服装品种在L公司的店铺里卖的很好。他随即预估L品牌从在线下开2家店到开100家店,会继续卖得很好,而且这个发生概率非常高。

正如吴远怡的分析,该公司的门店从一线城市逐步开设至三四线城市,带动了经营业绩的快速增长,股价自然也表现很好。

类似地,他也捕捉到了一家国产汽车企业G的飙升行情。吴远怡首先是对国产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感知。所以,当它们新车型发布拍档定期后,吴远怡就预感到这可能是那家企业重要的爆发契机。

但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静待这个潜力车型的上市。

随着这个车型上市,新车迅速脱销,吴远怡跟踪的一线店铺的等车时长一度长达一年,他由此预判机会正在来临。

当时,行业研究员还在“扭扭捏捏”缓慢上调月销量预测时,吴远怡直接预测该车型的销量将会达到每月3万辆,事后果然实现。整个公司的股价最高翻了好几倍。

05

关注三大类机会

2020年,投资体系日趋成熟的吴远怡,加盟广发基金成长投资部,成为刘格菘团队的一员。

他的持仓品种相对聚焦在消费变革和科技创新两条主线,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成长“元素”。

不过,吴远怡认为,组合的变化只是一个“果”,其中的“因”还是投资体系。

结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吴远怡重点关注三大类资产:

第一类是核心资产,特指有望保持20%~30%稳定增长的资产。

吴远怡将核心资产分为好公司和好赛道两个类别。例如,酒店业的某龙头企业H,纺织行业中某代工企业S。这些公司所处行业的增长不快,但集中度很低,龙头公司通过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实现稳健增长。此为“一般行业”里的好公司。

第二类是效率资产,环比八个季度甚至三、五年大幅改善的景气上行的资产。

效率资产也分为两类:一个是事件驱动带来的供需格局的变化,一个是产品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领域的突破。吴远怡心中的效率资产有一个重要特征——非线性增长。比如去年亏5元,今年亏1元,明年赚1元,后年突然赚10元,这种非线性的盈利框架,往往会催生牛股。

第三类是被严重低估的、不确定的资产。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困境反转资产。一些公司经历了涅槃重生,会展现出剧烈的变化。如, 2019年一度面临资金链危机的某汽车公司,就是类似标的。

06

研究判断“三段论”

无论是服装还是汽车,乃至近期的新能源投资,吴远怡的预测都是基于其对事物判断的“三段论”。

吴远怡说,他把人对一个事物的关注,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观察,二是判断,三是预测。

“观察”就是看见一件事情发生了;“判断”就是觉得这事未来几年大概率会发生;“预测”就是对未来发展情况的预测。

“我的投资几乎都来自于观察和判断,比较少预测。”他总结到。

例如,2019年,吴远怡去某平台企业调研,对方无意间提及骑手工作比较危险,需要配备质量更好的电动车。后来,他去调研了几家电动车公司,了解到电动车新国标即将实施,未来有望迎来一批新订单,由此把握住了电动车的机会。

2021年,他在抖音上看到一些年轻人骑着摩托车“炸街”的视频,由此发现国内年轻人对于摩托车的喜好,不再是以代步出行和越野为主的硬汉需求,而是一起去跑山路、一同出去游玩的消费需求。

通过敏锐的发现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趋势,驱动个人的投资体系去纳入这个因素,进而对这个情景形成一个成功概率较高的结论,这是吴远怡投资体系中底层的方法论。

而这些结论,往往来自他对时代和社会的观察和产业大风大浪的体悟。

07

不要低估能源革命和消费

吴远怡对社会和经济活动大趋势的观察,有着独到的精度。

他认为未来最值得看好的,依然是能源革命带来的投资机会。中长期来看,投资机会逐步从下游新能源车向中游能源产业革命转移,光、风、绿电等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在访谈中提到,“千万不要低估消费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可持续周期”。

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有的时候技术和消费变革的持续周期非常长。

以服装行业为例,过去十年就是运动休闲服饰的大趋势。在这十年时间里,多数时候买入运动休闲服饰龙头企业,持有一两年,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回报。

这就是长周期的力量。

八个月前,吴远怡曾经写过一篇投资随笔,题目是《几何级数成长的时代 寻找变革的赢家》。

这个题目隐隐地映射出他投资中另一个隐藏特点,不仅要观测时代,也要实际行动起来去跟上变革。

毕竟,价值投资是“悟”出来的,而优秀的基金经理是“跑”出来的。

本文来源:资事堂


编辑:l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