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南京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工商银行“贷”动企业勇攀科创“新高峰”

编者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南京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助力科创企业按下了“加速键”。

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动能得到有效激发,“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格局也初步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建设的统筹推进。

工商银行多年来心系“国之大者”,在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也是一马当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已累计服务南京市科创企业1230户,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超285亿元。

近期,《大众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南京市多家科创企业,零距离地感受到了金融“活水”对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和全面赋能。

工行赋能“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之一

“这三年是我们企业的发展关键期,工行可以说一路伴随我们成长。”

“是工行一路的支持和培育,我们才有机会站在产业创新的新高点上。”

“工行的融资让我们更好更快地开发出了更多新技术、新产品。”

……

企业肯定的话语背后,折射出的是工行人多年如一日在传统产业领域持续深耕,“贷”动企业勇攀科技创新“新高峰”的坚持和付出。

适逢其时的“相遇”

走近舒普思达的无尘车间,可以看见身披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员工正有序忙碌着。“这里主要是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着黄色工作服的是质量管理人员,着蓝色工作服的是生产人员,没有穿工作服的是技术指导人员。”舒普思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共有700多人,除了南京总部,在深圳和重庆还设有分公司。

记者了解到,舒普思达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医疗器械企业,现位于南京市六合经济开发区内,主营产品有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灯床塔等。

谈及与工行结下的缘分,总经理唐雪峰犹如打开了话匣子。

“当年巧得很,我们刚从江北新区搬迁到六合,正在为租厂房、搞装修需要大笔资金而烦恼,工行找到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科创金融服务,我才了解到原来通过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也是可以从银行贷到款的。”经过充分沟通,舒普思达很快从工行拿到了一笔90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后又获批了一笔5000万元的流动资金授信。总计1.4亿元的贷款额度,帮助舒普思达拥有了一个更为安定的厂区环境,生产规模和数字化建设也都上了新台阶。“厂区由原来的1万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6万多平方米,生产车间是按照最高标准去建设的,车间和展厅里面的设备基本都是这三年发展起来。”

正是在工行科创金融产品的助力下,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研发和市场的投入,步入了50%-70%的高速发展阶段。“已由呼吸麻醉单一产品线,发展为可以提供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未来产品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一是院内,主要集中在ICU手术室、呼吸内科和门诊手术;二是院外,从家庭到医院环境中用的急救呼吸机、移动AED、移动心电监护的急救场景;三是制氧机、家用呼吸机和家用心电监护以及可穿戴式AED等家用场景。”

对于三年来工行的相伴成长,唐雪峰满怀感激。他表示,公司目前立足国内的同时正全力进军海外市场,希望能乘这一轮金融赋能“东风”,将舒普思达做成世界品牌,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superstar”。

敢为业先的“示范”

25个省(自治区)、300个地级市、4个直辖市、1200个区县、150个服务保障中心、12万客户、15万运营设备规模、30分钟快速响应、5小时极速送达……在众能联合的公司墙壁上,记者看到了一幅星罗棋布的“众能生态服务网”,这正是众能联合耗时八年搭建起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作为一站式工程设备租赁服务提供商,公司八年来从“客户需求”出发,坚持“用数字化的力量推动产业变革”,饮水思源,公司总经理杨天利对工行一路的支持由衷感激。“从创业初期的授信500万元,到疫情困难时期过亿元的雪中送炭,再到所有银行中率先走出第一步的固定资产再融资,工行对我们的支持实在太大了!”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工行对公司的累计授信额度已高达4.4亿元,而众能联合经过八年跨越式发展,也在工程机械设备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引领者。公司展示区内,各式工程机械设备模型应有尽有。“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等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是多品类全国集采的供给,二是底层的数字化系统,三是为客户定制化施工解决方案、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方案。过程中可通过GPS和SAAS系统实现租赁过程、成本运营的可视可控,让设备的使用更加高效。”杨天利还告诉记者,工行多年来不仅在资金上全力支持,开发的创新性金融产品也起到了很好的行业示范效应。“江宁开发区支行和科创金融中心的领导先后走进了我们的仓储,走访了我们的客户,深度了解我们的业务发展模式和营运场景后,给予了我们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帮助我们不断站上产业创新的新高点。因为工行走在了前面,后来不少银行也陆续跟进。”

持之以恒的“滴灌”

在江苏中药产业研究院的展架上,一只只黑蚂蚁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在广西、云南交界处的大山深处,我们大量养殖了这种纯天然药食两用的黑蚂蚁 (学名拟黑多刺蚁),已开发出蚂蚁酒、蚂蚁金油、蚂蚁泡脚包等产品。”研究院公共事务部左娟告诉记者。据悉,中山制药是一家集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旗下江苏中药产业研究院(新研机构)作为研发平台,将产业需求与先进科技融合,目前已成为全市多家医院院内制剂的开发和生产一体化服务平台。中药汤剂智能化柔性共性制造平台于2022年投入使用,目前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综合技术力量最强的代煎代配中心。一直以来,公司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近年来,更是开发出中药养生茶饮、中药藏红花金箔面膜等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

“中成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对资金的需求也很旺盛。”记者采访获悉,工行成立科创金融中心后,迅速通过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疫情期间,中药汤剂、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小儿感冒舒颗粒等供不应求,工行一笔5000万元的授信及时满足了企业当时疫情保供和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工行的服务很好,沟通也顺畅,一直是我们最大的授信银行,对我们新技术的研发,新产品的推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司承接的中药汤剂代煎代配、中成药生产制造等业务越来越多,现有车间面积已经十分吃紧,产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工行也会结合项目给出建设性投融资意见,我们正在规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增加生产线,后续如果有更大的资金需求或其他需要还会跟工行进一步接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江苏中药产业研究院墙上的这些字,也正是多年来工行对南京传统产业一路扶持的真实写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用金融“活水”浇灌传统产业,进而催生出“新质生产力”,重塑竞争新优势。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之路上,金融的赋能也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记者 赵琦薇

编辑:newshoo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