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数字引擎 加大场景创新 苏州工行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新篇章

自2019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苏州工行主动融入数字时代新赛场,如同苏绣珍品“双面绣”一般,一面聚焦于新兴领域锐意开拓,一面专注于传统疆域深耕细作,凝心聚力,共绘数字人民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梦想 开启征程万里

苏州工行以总行高质量推进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引领,在试点之初即成立数字人民币团队,探索并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开立个人钱包880万个,对公钱包28.9万个,交易金额1.38万亿元。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挂牌工行系统内首个数字人民币实验室、首家数字人民币特色支行。

新布局 构建全景生态

秉承“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苏州工行通过与政府部门、各类企业、同业伙伴及研发机构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共建数字人民币全景生态。试点以来已与20余个政府部门开展数字人民币合作,搭建各类场景1000余个。

与中国移动、江苏金服、楚天龙等数字人民币生态圈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落地SIM卡硬钱包、东航SuzhouPass联名卡、数字人民币智能机产品等多个全国首创场景。

新场景 打造工行样板

苏州工行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范围,累计落地19大类,30万个数字人民币场景,重点场景4000余个,首创场景30余个,覆盖财政、住建、民生、医疗、教育、交通等10余个领域,形成“数字人民币+”金融新模式。

在财政领域,完成苏州市级和多个县级财政系统改造,数字人民币财政支付累计250亿元。在住建领域,实现公积金直连系统数字人民币归集、提取、放款等业务的全覆盖,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2000笔,超40亿元,归集、提取金额70亿元。在民生领域,实现水、电、燃气、通讯等民生缴费领域应用场景全覆盖,累计缴费2亿元。

新定位 助力金融强国

苏州工行高标定位,依托总行国际化经营优势,稳步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VP(最小可用产品)试点工作,将数字人民币发展作为助力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无损、合规、互通”原则下,已有10家企业通过货币桥完成香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跨境交易结算,累计完成交易13笔、交易金额336万元。在有效解决企业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和透明度低”难题同时,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贸易场景创新应用。

新技术 驱动创新加速

充分利用智能合约、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数字人民币持续发展。搭建全国首个“定向安置房票系统”,累计完成100余笔3800万元数字人民币交易。联合苏州移动研发工移数字人民币金融惠民卡硬钱包产品,共计发放SIM卡硬钱包10000张。创新运用“代发工资专属限额”个人钱包管理产品,为1300家企事业单位累计发放数币工资270万笔,金额超230亿元。落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数字人民币三资监管平台,已覆盖相城区11个乡镇/街道,398个集体组织,94个村/社区,共落实收缴费用2000余笔,金额2.26亿元。

新应用 提升支付便利

充分挖掘用户使用需求,创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支付功能加载于移动SIM卡、校园卡、门禁卡等各类IC卡中,实现一卡多用,为用户提供普惠适用、便捷高效、智能多样的支付体验。在交通领域,实现轨交、公交无网无电支付;在消费领域,实现POS机、无人售货机等小额支付场景应用;在校园领域,与校园一卡通结合搭建校园支付场景;在产业园领域,将门禁卡与数币硬钱包结合,落地黄桥未来工场特色园区支付场景。在苏州城市航站楼、涉外酒店等境外来苏人员较为集中地区布设5台硬钱包版外币兑换机,满足境外客户在苏的日常支付需求。

新方式 满足多元需求

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作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场景,实现线下主扫、被扫、熄屏NFC、碰一碰、无网无电等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满足境内外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借助成熟的支付技术和数币红包发放经验,苏州工行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促消费活动,试点以来累计发放政府红包、消费券50余批次,金额超2亿元,精心组织各类消费活动500余场,累计投入费用2500万元,参与活动人数120万人。直接带动当地数币消费超1亿元,间接撬动消费近5亿元。

历经五年风雨兼程,苏州工行在数字人民币的探索之路上,一直以坚定的步伐不断前行。展望未来,苏州工行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思维,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更广阔的领域绽放光彩,为构建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生态贡献力量,共创数字金融美好未来。 

 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编辑:lucas
AI 文章概述
*本回答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热门新闻
      24小时热榜
      日榜 | 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