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正确评估当前金融体系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SSA报告对规模和复杂性显著增长的中国金融体系提出强化“穿透”原则、打破隐性担保的建议。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定评估 (FSSA)报告。报告基本上肯定了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稳定所做的工作,并认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IMF也对规模和复杂性显著增长的中国金融体系提出强化“穿透”原则、打破隐性担保的建议。

根据IMF的测试,在较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在国内33家银行中,有27家会出现资本不足,需要增加资本金以应对事件发生,至于四大国有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比率,则基本上达到了法定所要求的水平。由于不少数据是由人民银行所提供,以及与央行一些合作研究,其测试结论的可靠性较高。

IMF还指出,自2011年起,中国的金融体系得到迅速膨胀,金融体系比以前变得更为复杂。主要是指这几年国内资产管理业务或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理财产品余额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7%升至2016年的39%,扩张迅速非常惊人。这些资产管理业务,其产品结构日益复杂,透明度低,所募集的资金基本上是流向房地产市场及监管部门限制产能过剩部门及行业。这不仅让中国经济结构难以调整,而且效率低下。中小银行约一半的资产不再是贷款,而是投资组合,但都是以理财产品名义借出。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只要好好阅读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报告及十九大报告,就应该知道,中央政府对此是较为了解的。从十九大报告来看,未来几年中国金融最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如何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早几年过度发展金融市场的思维完全逆转,从各个方面限制金融体系的过度扩张。而早几年中国金融体系过度扩张的问题,一是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并导致市场的流动性过多;二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结果是各类金融机构迅速膨胀;三是鼓励金融创新,结果不仅使得国内金融规模迅速扩大及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急升等。所以,今年以来这些方面都陆续整顿,十九大后目标指向更是明确。由于有所准备,就这些方面而言,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将全面降低。

不过,当前中国金融风险并不是在这里。因为,2011年以来国内大量的融资绕开金融市场正规渠道而流入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地产市场没有问题,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不出现快速下跌,那么国内银行体系就不存在多少风险,也不存在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问题。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将导致整个房价水平全面下移,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才会完全暴露出来。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易宪容(财经评论员)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