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园IPO:24名自然人股东批量涌入又“蹊跷”退出 委外加工厂问题重重
近日,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子园”)首发过会,根据招股书,李子园拟登陆上交所,发行不超过3870万股,募集资金约6.91亿元,用于鹤壁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年产10.4万吨含乳饮料、年产7万吨含乳饮料、公司技术创新中心的投资建设项目等。
《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注意到,即将敲响上市钟声的李子园,在2002年10月公司第四次增资过程中,曾有24名自然股东“蜂拥”而入,批量增资,几年后,该24名自然人股东又分两批尽数将所持股份以“原价”转让给实控人。更让人觉得诡异的是,2015年,这24名买进退出的自然人股东中又有苏忠军等3位再次增资入股。此外,公司多家委外加工厂,频频被曝抽检不合格,受到行政处罚等消息,让人不由为李子园的产品质量捏一把汗。
24名自然人股东“涌入”
增资又诡异全部退出
根据招股书,2002年10月,李子园曾进行过公司历史上的第四次增资,24名自然人股东合计向公司增资833.99万元,其中431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402.99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见图一)。
对于此次增资的目的,李子园在招股书中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仅一笔代过,称“为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解决李子园的资金需求,蜂拥赶来增资的24名自然人股东,哪些为公司员工、哪些与公司乃至原股东存在特殊关系……?李子园在招股说明书中“只字未提”,这让这次增资的自然人股东颇显神秘。记者发现,这24名自然人股东出资购买的份额从3.1万份—51万份不等,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在0.16%—2.57%之间。其中自然人股东童旺芸增资规模最大,购入了51万份额。另外,许甫生、金旭浩等8人的购买份额也超过了20万份。
更让人感到无厘头的是,两年多之后,2004年12月,这增资的24名自然人股东中包括程伟忠等18人又将持有的李子园241.3万份额的股权以466.92万的价格全部转让给了公司实控人之一的李国平。
紧接着,2006年的12月,剩余的6名自然人股东也将他们所持的李子园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李国平,合计转让占注册资本 189.70 万元的股权,转让价格为367.07万元,至此“蜂拥”增资的24名自然人股东又像一阵旋风一般全部退出。
对于上述24名自然人分两批次进行股权转让的原因,李子园在招股书中仅轻描淡写地表示:“转让方根据自身资金需求、投资意向等原因,与受让方协商转让。”
而让人感到诡异的是,2002年24名自然人增资时,他们增资价格均为1.935元/份额,而2004年12月和2006年12月,他们转让全部份额时,转让价格也是1.935元/份额,这就是说,为解决李子园的资金需求,这24个人带着资金砸了833.99万元,2-4年后,这24个人又“不约而同”地都有了自身资金需求和投资意向,以致于他们都需要将自己的股份全部以增资价原价卖出,这24人,几年之间“分文不赚”,“批量撒钱”,为李子园解决资金困境“做好事”的动机让人无法捉摸。
对于上述24名自然人是否存在代持或利益输送的疑问,李子园在招股书中表示:“发行人历次增资、股权转让及吸收合并均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增资或转让价格,相关主体已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上述历次股权变动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不存在委托持股、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2月,李子园再有朱文秀、苏忠军、方建华等12名自然人增资,他们合计增资1080万元,增资价格为3元/份额。对于此次自然人的增资,李子园表示增资的12人皆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而记者对照发现,此次增资入股的12名自然人中,苏忠军、许甫生、程伟忠等3名自然人股东皆曾出现在2002年第四次增资又随后卖出的24名自然人股东名单上,该三人为何在以1.935元/份额买入、卖出各自的股权份额后,又以3元/份额的价格重新增资,如此反复的操作手段,也让人感到费解。
委外加工厂问题重重
作为以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及其他饮料为主营的食品加工企业,对李子园来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招股书显示,在生产过程中,李子园采用自主加工和委托加工两种方式,其中,2016—2019年6月,公司含乳饮料委托加工占比分别为28.88%、42.82%、37.54%、28.22%。其他饮料的委托加工占比分别为30.90%、34.19%、40.47%、28.22%,合计委托加工占比分别为29.02%、42.45%、37.66%、28.22%。由此可见,在报告期内,无论是含乳饮料还是其他产品,李子园都有相当比重的产量份额是由委外加工厂生产的。
根据招股书,苏州普丽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李子园2018年和2019年1-6月的第一大外协厂,2017年度的第四大外协厂,其在2017年为李子园的加工成本达1757.96万元,在营业成本的占比为4.49%,2018年和2019年1-6月,则分别加工了2007.21万元和803.64万元,营业成本占比分别为4.08%、3.13%。而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11月,该公司因违反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行为,被罚款4.408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见图二)。 另外,其因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还曾在2017年7月被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红河云牧乳业有限公司为李子园2019年1-6月新晋的第三大外协厂商,该公司2019年上半年为李子园加工的产品,营收占比已达2.11%,然而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于2018年2月成立,并在2020年9月才被核准,然而其在没有完成核准前即已迅速成长为李子园第三大外协厂商,而2019年8月,红河云牧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在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查中曾被测定为不合格(见图三)。
企查查还显示,2016—2019年1-6月,皆位列李子园前五大外协厂商名单的昆明小健哥食品有限公司在2018年4月曾被晋宁区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见图四)。
而李子园2018年第五大外协厂金华市乳品实业有限公司,在2017年10月,因在检查时被发现,该公司存有硝酸溶液180升,但未建立使用台账,存在未如实登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流向情况,被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多湖派出所处罚。
此外,李子园2017年的第二大外协厂商——山东绿洲醇食品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其自身风险高达161条,该企业因自身失信被限制高消费27次,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1次,同时还有30条终本案件信息(见图五)。
而李子园2016年第三大外协厂商,红河云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企查查网站上显示,该企业历史上曾11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有94次因自身失信被限制高消费记录,该企业还有86条终本案件信息警示,2项企业异常经营信息(见图六)。
在招股书中,李子园称“对于委托加工工厂进行了严格的选择,对其生产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制定全面的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制度、进行生产过程现场巡检(或验厂)、定容后标准化检验以及产品完工检验等。”
然而,李子园多家主要外协厂商却被曝存在质量抽检不合格或是行政处罚以及经营异常等诸多问题,这让人疑惑,这些问题“显而易见”的企业又是如何通过李子园严格的审查程序,成为其重要的外协生产厂商的?对于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李子园是否知情?身处关系民生健康的食品行业,代其加工的外协厂问题重重,消费者又该如何信任李子园的品控水平和产品质量?
就上述问题,《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致电并致函李子园,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记者 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