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2017年金融工作亮点和2018年金融工作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2017年金融工作亮点和2018年金融工作创新

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金融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五型经济”“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发展目标和“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聚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10月末,南京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872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年初增加260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1921亿元,同比增长9.01%,比年初增加3565亿元。从全省情况看,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的增量、余额均位于全省第一。

2017年金融工作亮点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通过制定工作指导意见、开展信贷业务评估、组织银企对接、现场督查等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组织银企对接会,解决重大项目资金需要。联合政府部门举办重大项目、重点行业的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区域的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强化银行与全市重大项目的对接。2017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溧水、江宁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浦口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场融资对接会;积极筹办全市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会和秦淮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对接会。密切跟踪、督查签约项目资金落地情况,全市签约项目资金落实率达80%以上。

2.有效支持制造业发展。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制造业贷款余额自2017年2月份以来已连续8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10月末,南京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2125亿元,同比增长4.99%,创2014年以来新高;比年初增加124亿元,同比多增129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为4.8%。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南京地区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3.大力发展科技、文化金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依托南京地区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以构建科技文化金融服务平台为主要突破口,努力打造科技、文化金融“南京模式”。截至2017年9月末,南京地区已成立11家科技金融和11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金融机构科技、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78亿元和410亿元。

4.全力支持江北新区开发建设。自设立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围绕江北新区“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全方位金融服务,加快推动金融资源向江北新区积聚。金融资源向江北新区积聚效应明显,江北新区存款余额由2015年6月末的1812亿元增长至2017年9月末的2971亿元,增长了63.94%,占全市的比重由6.7%上升至9.82%;贷款余额由1125亿元增长至1951亿元,增长了73.36%,占全市的比重由6.58%上升至8.1%。

5.创新履职手段,加强对郊区经济的支持。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本着优势互补、提质增效、创新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强化与区级政府合作。所辖四个支行全力支持所在区经济社会发展。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先后与江宁区、秦淮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合作联盟,重点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产融合作、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服务创新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在省内开创了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全面合作的先例。

(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1.积极发展“小微”“三农”信贷业务。通过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保持稳步增长。10月末,南京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 (不含票据融资)余额4500亿元,同比增长15.73%,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同比多增110亿元;南京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2090亿元,同比增长14.19%,比年初增加259亿元,同比多增279亿元。

2.金融支持创业、促进就业成效显著。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精神,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创业就业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贷款、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业务的政策受益面。截至2017年10月末,南京地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3.08亿元,开办以来累计投放15.77亿元,共带动就业人数5.11万人。

3.“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以纯“两权”抵押、混合抵押担保等多种方式创新“两权”融资产品;有效扩大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覆盖面,实现金融与扶持“三农”的精准对接。截至2017年10月末,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区高淳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余额800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其他区试点推广这项业务。

4.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自2014年以来启动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工程,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小额现金支取、转账、消费、公用事业费缴纳、小面额货币兑换、残损人民币兑换、农民信用信息采集和金融知识宣传等 “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9月末,南京市共建站284个,覆盖南京地区全部280个无银行网点行政村;累计办理取现、转账、消费、缴费等支付业务51.04万笔、金额4.2亿元;办理小面额和残损货币兑换、假币识别等业务1783笔,金额35.53万元;惠及农村人口45.69万人。

(三)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融资成本和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

1.多措并举,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通过增加信贷总量供给,降低相关融资产品价格。着力理顺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传导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利率定价机制,降低筹资成本;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通过发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和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对定价行为不理性、扰乱定价秩序的机构采取相应惩戒措施。

2.积极引导,稳步推进企业杠杆率降低。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稳步推进企业去杠杆工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但仍具备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通过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贷款重组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鼓励商业银行对并购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的贷款支持力度;通过盘活重整、坏账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多管齐下,努力推进企业杠杆率降低。

(四)直接债务融资持续增长

1-10月,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277亿元,占全省发行额的31.71%。其中,超短期融资券885亿元、短期融资券72亿元、中期票据215亿元、定向工具74亿元、项目收益票据6亿元、资产支持票据25亿元。截至10月末,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余额为2074亿元,发行额和余额继续保持省内首位。

2018年金融工作创新

2018年,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为“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和“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回归本源,精准施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引导南京地区金融机构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推进内涵式发展,在供给侧更加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一是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项目储备,结合制造业企业技改、研发、节能环保等方面融资需求特点,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债贷组合”、“投贷联动”、产业基金等融资支持模式。强化组织银企对接,举办不同层次、不同主题、不同区域的银企对接活动。积极督促融资对接会签约项目的资金落实,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加快发展科技、文化金融,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机构建设,为中小型科技、文化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三是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落地项目、江北新区、南京高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各类省市级开发区的金融支持。继续加大对全市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

(二)深化金融改革,持续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工作

深化改革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引导南京地区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重点推进经济去杠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加大支持薄弱环节。一是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积极推进投贷联动,积极参与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加大金融配套资金投入。有序稳妥开展不良资产处置,坚决推进“僵尸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进度,充分利用现有符合条件的所属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利率定价行为,贯彻落实《南京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支持企业通过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入低成本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降低金融服务收费标准,清理规范中间环节,缩短资金链条,避免以“通道”“名股实债”等方式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效率。三是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进担保方式创新,强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交叉信息验证等方法的运用,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准入门槛。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融服务,加强与“双创”示范基地及各类“双创”载体合作,依托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财政手段,强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导入阶段“双创”企业的支持。

(三)持续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稳步推进全国试点地区高淳区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力争贷款余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积极推动“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全市非试点地区的扩面增量。聚焦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四)做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相关金融服务工作

有效运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房企购地资金来源审查等房地产市场资金的管控工作。会同国土、财政等部门持续做好土地储备及供应计划审核工作。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研究,引导、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引导银行安排棚改专项贷款支持规模化租赁服务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规模化租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郑庆茹 韩加林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