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平安好医生上市第二日迎“破发”尴尬

平安好医生是中国平安旗下四只“独角兽”中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也是几年率先上市的一家,自4月23日起至4月26日期间招股。由于中国内地投资者对平安好医生高度认可,通过港股通申购股票的人很多。5月4日,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以57.30港元开盘,较发行价上涨4.6%。但平安好医生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开盘后直线跌破发行价54.80港元。5月10日收盘,报收56.15港元。

连续三年持续亏损

根据平安好医生招股书显示,公司收益主要由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广告四大板块业务产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9月,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为2.78亿元、6.02亿元、10.16亿元,同期分别净亏损为3.23亿元、7.58亿元、4.97亿元。具体业务占比方面,在其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四个版块中分别占总营收的16.2%、44.7%、34.8%、4.3%。

平台收入重心定位偏移

在平安好医生业务板块中,家庭医生和健康管理计划无疑是核心,但其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家庭医生服务只占平安好医生总营收的13%,健康管理和互动业务更是仅占4%。而以出售体检、基因检测、美容等业务为主的消费型医疗业务和以出售药品、保健品等产品为主的健康商城业务在2017年占平安好医生营收比例为83%。

目前的平安好医生更像是卖服务和卖产品的医药电商,并不符合平安好医生“健康医疗流量入口”的定位。

过份依赖于平安集团导流

平安集团曾表示有意将保险业务与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医疗业务进行协同发展。具体方式是通过为参保人指定服务提供方,引导参保人选择家庭首诊,提倡健康管理,力求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来控制赔款,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则通过协议共担风险。但过分依赖于平安集团导流也成了平安好医生一大问题。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一季度,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生888人、外部签约医生数万人、用户约1.9亿人、平均活跃用户约3290万人。由于平安好医生主营业务依赖于平安集团导流,近三年收入快速增加,CA-GR达到160%。平安寿险目前仍是平安好医生最大的客户,在2015年~2017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分别占平安好医生总收益的49.0%、27.9%和17.0%。

企业需要发展“闭环能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B2C业务(不包括处方药)的交易总额由2012年的人民币20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1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7.0%,预计2026年达人民币4,992亿元,互联网医疗行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个互联网医疗明星企业——微医 (腾讯旗下),在2018年初其高管就曾表示微医已整合“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四大业务平台,为IPO做准备。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如何具备闭环商业能力也是考验服务提供商的一大难题,即如何做到“线上有服务、线下有诊所或医院”。众所周知医疗服务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环节,但医疗服务的承接核心在线下,从平安好医生财报的分析不难看出,像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医院的手术、诊断、康复等方面的营收较少,如何解决行业闭环的问题也是互联网医疗平台面临的市场难题。 梁洁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