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前三季共逮捕证券期货犯罪102人 向市场传递“零容忍”的信号
近日,中国证监会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12起证券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12起证券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包括6起证券刑事犯罪典型案例和6起证券行政违法典型案例。其中,六起证券行政违法典型案例包括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案件类型,主要针对危害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三大“顽疾”,均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件,例如“ST雅博(002323)信息披露违法案”。
根据证监会查明,ST雅博(原雅百特)于2015年至2016年9月通过虚构海外工程项目、虚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为5.8亿元,虚增利润2.6亿元,涉案期间相关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本案设为典型的意义在于,一是,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跨境财务造假案件,手段复杂隐蔽,案件的查处表明,上市公司不管在何地上市,业务如何开展,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二是,证监会将涉嫌犯罪主体移送公安机关,同时,雅百特公司也承担对受损投资者的巨额民事赔偿。证监会从行政、刑事、民事三方面立体追责,提高资本市场违法成本。三是,依法追究中介机构责任,督促资本市场“看门人”归位尽责。
记者从上海沪紫律师事务所刘鹏律师处了解到,自雅百特2017年12月被处罚后,陆续有1283名投资者提起诉讼,部分案件已有一审判决结果。公司预计赔偿投资者损失金额达1.08亿元。
根据此前一审情况,刘鹏律师表示,凡在2016年3月25日至2017年4月7日期间买入雅百特,并在2017年4月8日及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的受损投资者,可以通过公众号“大众证券报”(特征码11011)报名,参与索赔。该案索赔时效将于2020年12月14日届满,留给受损投资者参与索赔的时间已不足一个月。
另一起值得注意的案件是“华泽钴镍(000693,华泽退)信息披露违法案”。
华泽钴镍实控人王涛通过虚假业务向该家族集团公司提供资金。2013年末华泽钴镍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约为8.2亿元,2014年末占用余额约为11.5亿元,2015年6月末占用余额约为13.3亿元。为掩盖关联方长期占用资金的事实,实控人王涛安排员工将无效票据入账充当还款。上述情况均未在华泽钴镍的相关定期报告中披露,同时相关定期报告的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证监会认为,本案系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典型案件,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侵害了投资者利益。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也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本案是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
华泽钴镍退市原本让受损投资者觉得索赔无望,但成都中院此前对此案作出投资者获胜的判决,且赔付率为索赔金额的100%。这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在责任认定方面,法院判决作为中介机构的国信证券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承担40%、60%的连带赔偿责任。
刘鹏律师认为,中介机构承担一定的连带赔偿责任,显然大大增加了华泽钴镍信息披露违法案的赔付能力。根据法院判决,凡在2014年1月10至2017年7月6日期间买入华泽钴镍,并在2017年7月7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的受损投资者,可以通过公众号“大众证券报”(特征码11011)报名,参与索赔。需要提醒受损投资者的是该案件诉讼时效于2021年1月23日截止,过此时间投资者将无法再向公司索赔。
据了解,2017年至今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证券期货犯罪302人,起诉342人。其中,2020年1月至9月批准逮捕102人,起诉98人,分别同比上升15%和27%。
这次证券违法犯罪典型案例的发布,证监会表示,既能够以案说法,向市场传递“零容忍”的信号,又能够进一步强化行政刑事执法协作,有效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对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 李彦
扫码报名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