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 江苏金融机构精准“滴灌”民营企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近期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喊话纾困民营企业,各大商业银行闻风而动,陆续出台了针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举措,民营企业由此迎来久违的“暖冬”。

2018年即将收官之际,我们欣喜的看到,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措施正在迅速汇集,各个破解民营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项目和产品一个个落地。

支持民企在行动!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从金融监管机构到各大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19年还将继续逐步推进……

采访对象 >>>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

◆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 陈金华

◆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分行小企业业务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郭正书

◆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 郑颖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公司管理部总经理 徐悦

◆华夏银行南京分行业务部副总经理 王灵甫


回顾2018:润泽民企“成绩斐然”

记者:随着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的渐次落地,银行业掀起缓解民企融资难的热潮,请问贵行相关业务部门今年以来在这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人行营管部:我们先后通过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政策,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加强银企对接,开展金融惠企大走访等活动,有效改善了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截至2018年10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4758亿元,同比增长10.88%,比年初增加529亿元。10月8日,我们在省内率先出台了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十条实施意见”,要求商业银行通过优化流程,推进产品创新,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设立5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专项用于支持商业银行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需要。同时,落实再贷款、再贴现的利率优惠政策,将支小再贷款利率由3.25%降至2.75%,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此外,我们还联合市发改委积极推动南京地区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工作;联合市金融办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运作模式;推动出台《南京市政银合作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从多维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创新政策工具使用上,我们要求各商业银行聚焦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单户授信3000万以下民营企业,用专项金融产品进行有效对接,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并明显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为发挥部门合力,我们与市经信委建立了民营小微企业定期合作机制。11月28日,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和市经信委共同主办的全市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暨融资对接会上,共达成融资意向32.82亿元,30家民营小微企业代表和结对银行现场签约达2.15亿元。我们还与发改委搭建了主导产业合作平台,全面助推金融服务民营实体经济的效能提升。此外,我们组织全市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了解融资困难的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宣讲金融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融资建议,并逐步构建常态化金融走访、帮扶、顾问机制。截至11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走访民营小微企业共计4935家,其中无贷企业2930家,占走访总数的59.37%,问题能够解决的1995家,已经解决的782家。

陈金华:截至2018年11月末,我行民营企业融资余额达500亿元。对于地区的大型集团、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在分行本级成立了大客户部和上市公司团队,今年进一步增配了服务力量,集全行之力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对于小微企业,成立了全国四家样板之一的南京小微金融中心,以及全市首批专门服务科创企业、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新城科技支行。10月以来,我行联动人民银行、金融办、商会等各类机构,连续召开了多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举办了“工银普惠行”系列活动,开展了近千户民营和小微企业走访、调研,零距离对接企业、了解情况,并迅速落实金融服务方案,为民营企业增加了近50亿元的融资支持,占我行近2个月贷款总投放额的比重超过35%。信贷规模上,以各项监管指标为底线,按照“唯市场不唯指标”的原则,设立普惠金融专项资金规模,且不设上限。金融产品上,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及融资需求,积极推广小微创业贷、财服贷等银政合作类拳头产品,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营快贷、网络循环贷、电子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服务团队上,全辖21家一级支行均设立了小微金融业务分中心,专业化服务人员近200人。截至11月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320亿元,小微客户超2500户,小微贷款利率在南京同业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还充分发挥工商银行综合化、国际化的优势,积极运用资本手段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

郭正书: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南京分行普惠金融贷款较年初新增23.9亿元;授信客户数较年初新增1646户。我行还多次调低信贷产品利率,从年初的7.39%降至目前的最低5%,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我行推出“普惠签约宝”活动,对于办理普惠金融业务的小微企业均可享受开户优惠政策,开户费用平均降低200元;“账户云贷”产品大大降低了企业申请贷款的准入门槛,只要企业成立满一年,在我行开立结算账户后即可申请企业纯信用贷款;拳头产品“抵押快贷2.0”优化了申贷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从对接客户到贷款投放时间由最初的30天缩减到现在的最快3天,申请流程加快了10倍,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申贷效率,满足企业“急用钱”的特点。为了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建行的信贷服务,我行专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了一款一站式信贷服务平台“惠懂你”手机软件,企业可通过该软件实现不出门即可预测贷款额度、在线预约开户、在线申请贷款等服务,让贷款更加容易便捷。

郑颖:今年来,我行公司部、授信部、风险部等相关部门逐户会商,不断梳理优质民营企业清单,确定民营企业合作“白名单”,重点支持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支持做精做强主业、负债水平合理的优质民营企业;支持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对于“白名单”内的客户,精准制定合作策略,持续加大公司、信贷等资源支持力度。

徐悦:我行2018年4月成立普惠金融部,在分行层面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多项政策,把服务民营小微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成立普惠专营机构,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积极探索“信贷工厂”模式,实施贷前、贷中、贷后一体化操作,缩短业务流程;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部分产品实现全线上化的审批放款模式。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分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04亿元,较年初增加14.77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3.37亿元,同比增速58.45%,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43.95个百分点,贷款增量的九成投向了普惠民营企业。对经营暂时困难,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或抽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合理放贷、据实定贷、续贷转贷、诉讼和解等各种方式扶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截至目前,分行通过借新还旧、展期、重组等途径累计帮扶困难民营企业17户、金额33.91亿元。

王灵甫:我行目前已经形成结算及现金管理、电子银行、融资、财富管理等一揽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了“管家式一站式金融服务”,研发出13项线下产品和10项线上产品,包括在同业率先推出的年审制贷款,践行“互联网+”理念推出的电商贷产品,以及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而升级的房贷通产品等。

聚焦:“各显神通”破解融资难

记者:对于正确引导资金投向切实有融资困难的民企,银行方面是否有相应的措施?

陈金华:对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阶段性困难,我们将客观看待,全面分析,分类施策:一是做好存量融资到期续接。对一些杠杆率较高、遇到暂时困难,但管理规范、市场前景较好的重点民营企业,积极予以信贷资金支持,合理设置贷款期限,根据客户资质合理扩大信用贷款使用范围,灵活运用多种增信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贷款可获得性。同时发挥金融媒介作用,积极对接引入各类救助性资金,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渡过难关。二是积极支持民企债券发行。完善信贷与债券投资联动机制,引导多元化的市场资金投资民企债券,助力改善民企债券融资环境,帮助企业从各渠道筹措资金。三是行司联动推进民企债转股工作。加强与集团子公司工银投资的内部联动,通过市场化方式稳妥推进民营企业债转股业务,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结构、解决临时流动性困难、增强发展信心和后劲。

郭正书:我行目前面临的痛点是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近年来,建行提供了较多、较好的产品以及各种优惠政策,但很多企业却并不知晓建行的相应服务。下一步,我行将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我行的金融服务的宣传,做到能够让客户了解并享受到建行为企业发展所贡献的成果。为正确引导信贷资金的流向,我行实施了多项举措。一方面,我行研发了金融科技技术RAD预警平台系统,实时监测信贷资金流向,一旦资金流向非企业经营等非合理区间,我行将实行信贷资金控制;另一方面,我行对员工实行了多次培训,强调了贷后的跟踪和走访,加强了信贷经办人员的贷后风险控制意识,确保信贷资金能够真正地流向有需要的企业。

郑颖:我行的措施有:(1)全面梳理和重检授信政策,对可能不利于服务民营企业的规定、条款进行修订或废止。对一些杠杆率较高、暂时有困难导致付息能力较弱,但市场前景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民营企业,不搞简单化的“一刀切”和随意减少授信,分析具体原因,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通过重组、欠息减免、担保买断等方式继续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需求特点,向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丰富线上类融资产品,通过循环授信、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对优质民营客户可采用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支持方式;探索发放商标专用权、股权、专利权、海域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排污权等各类权利质押贷款等措施;(3)腾资源,释放潜力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加快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退出,加强存量资产移位再贷管理,腾挪资源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强表内外资产清收管理,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收益权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核销等手段,盘活信贷存量,加大资源投放。

徐悦:我行在总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分行成立了普惠金融部以及信贷工厂,由专人负责小微企业的审批及跟踪服务,推行相关政策,简化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流程,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王灵甫: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满足供应链金融客户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需求,我行积极应用创新业务产品,通过供应链金融在线融资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方式。融资客户可通过网上企业银行在线申请融资发放,经银行系统接受申请进行内部处理后,较短时间内即可实现贷款的资金到账。

展望2019:“全力以赴”持续输血

记者:在支持民营经济上,贵行明年还将有哪些计划、打算、活动,或者说会有哪些创新性举措将陆续推出?

人行营管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加强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发专门对接货币政策工具的信贷产品,在惠及更多民营企业的同时,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积极推动辖内商业银行主动对接民营大中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早日通过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支持工具进行债券融资,全力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陈金华:我行易会满董事长提出,未来三年民营企业贷款每年净增不少于2000亿元,新增融资客户每年不低于5000户;普惠贷款平均增长30%以上,三年翻一番。我们将持续加大民营经济融资支持,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期限、不唯大小、只唯客户优劣”的原则,以商投互动、投贷联动等多样化融资方式,组合运用信贷、债券承销、产业基金、资产管理、并购融资、融资租赁、财务顾问等商投一体融资产品,满足民营企业生产、升级的全面融资需求。计划未来三年服务小微客户超5000户,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资产结构、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工行集团优势,将传统的支付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资产托管等业务流程融汇整合,提供包括向上整合产业资源和向下支撑产品销售的一体化金融服务,与企业携手主动参与到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当中。

郭正书:我行将进一步加强政银企之间的交流,形成批量客群的营销与落地,加大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实力度。目前我行已与市财政局多次对接,将针对本市的初创型和成长型企业创新“宁微贷”产品,大大降低企业的申贷门槛和融资成本。同时推进我行与国土局的数据直连,进一步优化我行拳头产品“抵押快贷”,争取明年尽早实现企业可不见面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从而进一步缩短了申请贷款的办理流程和时间,为企业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目前我行还与商务局多次对接,将自主创新产品“关税云贷”由传统方法申请转换为网上申请,让进出口企业在无需提供任何纸质材料和抵押物的情况下,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网上申请到纯信用贷款,该产品预计明年实现落地。同时,我行将加增强与小微企业的交流与沟通。目前,已与东南大学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

郑颖:目前总行已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从稳预期、改机制、拓渠道、腾资源、降成本五个方面切实提升服务民营企业水平,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依据总行的工作部署,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组建专业团队,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金融需求,通过互为客户,更深一步加强业务合作。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对民营企业服务响应速度及效率,提升民营企业客户金融服务便利度和满意度。三是加快产品创新,推动产业链融资业务发展,创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新手段满足民营企业个性化需求。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线上+线下”共同服务民营企业客户。

徐悦:我行将贴近民营企业的实际特点,加快适应客户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研究开发高质量信用贷产品,通过金融科技、大数据挖掘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拓宽民营企业贷款获得途径。南京分行近期出台了20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指导原则、经营目标、体制机制、产品政策、客户营销五个方面着手,细化民营企业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

王灵甫:我行将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特色,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考虑小微企业经营实际与融资特点,在产品准入、审查审批、利率定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作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商业银行,将加大与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合作,做好对小微、三农、创业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与保险机构形成协同发展和专业互补的良好格局。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探索更加契合企业省内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移动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并加大与拥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按产品设定风险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标准,鼓励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创新,保护和激励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记者 赵琦薇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