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国股市为何跟跌不跟涨

从股市扶贫到鼓励独角兽回归上市,甚至有建议认为,在当前贸易活动激烈上演的背景下,对于国内“缺芯”的问题,应给予相应的芯片企业开通IPO绿色通道,助其获得更多的融资需求。这实际上还是把目光瞄准了中国股市,并希望通过股市来解决一系列的融资难题。

不可否认的是,融资是股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中国股市长期过于注重融资的定位,实际上已把融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融资功能只是股市的一个方面,而在股市投资回报能力不佳、投资吸引力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把太多的包袱压在中国股市的身上,有过快消耗掉股市融资能力的风险。

当股市投资信心重返极度低迷状态时,往往意味着股市的融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此时需要重新提振股市的投资信心。否则,若继续加大力度透支掉股市的融资能力,那么将会进一步压低股市,甚至因市场的持续低迷而触发局部性的系统性风险。过去因为股市低迷而被迫停止IPO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但停发IPO以稳定市场的投资信心,实属无奈之举。

过于注重融资功能的定位,试图把更多的战略发展任务都寄托于中国股市身上,这显然对国内投资者也并不公平。如今,中国股市的潜在问题已经从IPO堰塞湖逐渐演变为限售股堰塞湖的问题,即使有减持新规的约束限制,也只是延缓了限售股集中抛售的时间,却并未从本质上解决掉这个大问题。

在企业上市乃至获得IPO绿色通道之际,企业的定价与估值还存在明显溢价。例如,原本在海外成熟市场卖100亿美元的股票,如今回归国内却卖到600亿美元。对此,我们难免会产生疑问,那就是企业回归上市,究竟是为国解困,还是为了高价套利?

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股市进行股票投资,目的是为了赚钱。若企业上市后估值过高,或透支掉未来数年乃至十余年的盈利预期,投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甚至没有一点参与的价值。与此同时,若股市扩容压力持续扩大,还缺乏优胜劣汰的机制,那么市场的投资活力也就大大降低了,股票投资就没有任何诱惑力与吸引力,而亏损的股票投资者也只能为股市的发展与扩容作贡献了。

很显然,融资与投资功能本身需要均衡发展,一旦打破这一均衡格局,则难免发生问题。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多轮的大熊市行情,无论外围股市运行趋势的好坏,中国股市似乎都无法摆脱跟跌不跟涨的命运,这说明了什么?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股市的内因身上。请不要把太多包袱压在中国股市身上。 

郭施亮(投资者)

编辑:曹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