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大佬陈军率“军团”加盟 东吴基金亮出投研“底牌”

沉寂许久的东吴基金近来动作频频。大众证券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继上周公司整体搬迁至上海陆家嘴瑞明大厦后,原中银基金投研核心人物陈军已于6月1日到东吴基金走马上任,一起到任的还有原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裁邬炜。而早在一个月前,中银基金投资经理刘浩宇作为陈军的“先遣部队”已经入职。据悉,目前东吴基金专户、研究和固收三个总监职位全部空缺,有市场人士推测,陈军到任后或将对东吴基金投研团队进行全面重新布局。

从源深路到陆家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东吴基金新址瑞明大厦9楼落地窗俯瞰黄浦江,奔腾的江水似乎昭示着资管行业发展的时不我待。

公募、私募、保险、信托、理财子公司……伴随着资管队伍的逐步壮大,行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作为一家成立16年的老牌基金公司,如何才能走出低谷,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无疑是摆在现任管理层面前的一道考题。

记者了解到,上周三,东吴基金已从原来位于源深路的独栋小洋楼整体搬迁至陆家嘴的瑞明大厦,这也是公司成立16年来首次登陆国内金融高地陆家嘴。新址周围,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林立。

“在科创板和注册制的背景下,中国正迎来大资管时代,这将给公募基金市场发展带来巨大机遇。陆家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更是上海经济功能新片区的黄金角。”东吴基金总裁邓晖在乔迁典礼上的这番话或许可以解释公司搬迁背后,主动拥抱行业变革,融入时代潮流的战略布局。

陈军领衔重塑投研体系

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人和”是决定因素。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资管领域,投研实力往往直接决定了一家基金公司的行业地位。

东吴基金过去也曾以权益投资闻名业内,但多年来发展陷于停滞,规模业绩下滑。不过记者最新获悉,公募行业大佬级人物陈军已正式加盟东吴基金,或将给公司投研注入新活力。

记者注意到,陈军此前是中银基金执行副总裁,于今年2月辞职,早年还曾担任过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项目经理,2004年加入中银基金后历任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执行总裁等职。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中银基金,陈军可以称得上是权益投资的金字招牌,首屈一指的投研灵魂人物,也是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拿过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Wind数据显示,陈军在中银基金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中银收益在他任职的13年又139天里收获了554.64%的累计回报,年化收益率达15%,期间更多次荣获三大报颁发的“金牛基金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等。值得一提的是,陈军还是行业内唯一一位连续三年蝉联“基金业英华奖之五年期权益类投资最佳基金经理”的基金人士。

“东吴的现状,光靠一两位明星基金经理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陈军加盟后应会重建投研团队,做到不仅为其输血,更为其造血。”有同行作出如是推测。

汰劣留优再出发 

记者据Wind资讯发现,去年12月至今,已有杨庆定、付琦、朱冰兵和戴斌四位基金经理先后从东吴基金离职,此前他们有的管理固收类产品,有的管理权益类产品,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在他们管理期间长期收益不佳,在同类基金产品中排名严重落后,甚至倒数。其中,杨庆定更是东吴基金去年“暴雷”的直接责任人。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自然界的法则同样适用于基金投资领域。事实上,自邓晖入主东吴基金这半年来,整体基金业绩已有大幅好转。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东吴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东吴价值成长、东吴双三角、东吴嘉禾优势等年内业绩排名提升明显。记者注意到,这几只基金目前分别由彭敢、刘元海等基金经理管理。其中,由东吴老将刘元海管理的东吴价值成长年内涨幅接近25%,在99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66位;由彭敢和胡启聪共同管理的东吴双三角A年内涨幅逼近20%,在41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58位。此外,还有相当数量基金的业绩排名较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忘初心、回归本源”,这是管理层对东吴基金的定位。“坚决压缩通道类、高杠杆业务,杜绝不合规业务,宁愿忍受短期收入减少的剧痛,也绝不碰‘刀尖起舞、火中取栗’的业务”,这是东吴基金对投资人的承诺。

记者注意到,东吴基金今年二季度初完成整改后,已重新恢复了业务,并在4月16日成功完成了东吴新产业基金的二次首发。市场人士预测,陈军到任后,将会陆续推出变革投研的具体举措,东吴基金权益投资重振昔日雄风或值得市场期待。 

记者 赵琦薇

编辑:gif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