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资费“套路”多 这些年你被收了多少冤枉钱?

活动到期无提醒持续扣费、同类套餐叠加收费......

2018年7月1日,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下,三大运营商终于取消流量“漫游”费,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手机族可谓拍手称赞,不少消费者同时也升级了流量套餐,而实际使用中,究竟有没有感受到服务升级资费下降的体验呢?经过记者近期调查,相当数量的消费者认为,相关运营商并没有做到为消费者、为群众着想的服务,不少消费仍存在着“消费陷阱”。

深圳读者赖先生近日向报社反映,他收到移动短信发现自己的话费超出了办理的238元的套餐。他办理的238元的套餐包含了1000分钟语音通话,不限流量,按照自已使用情况并没有超出套餐范围,多出的费用出自何处?赖先生刚开始一头雾水,经10086查询求证后才明白,自己的手机号在238套餐外还有一个20元短信套餐和5元的集团短号业务,对于后两项业务,身为中国移动20多年的老用户,赖先生印象中已经久远的记不清楚具体办理情况,并且现实生活中早就用不到这些套餐。在这些年使用中国移动的业务中,赖先生曾经更改过几次套餐,办理3G、4G业务。由于赖先生曾从事过律师职业,相对比较严谨,根据赖先生回忆,以他的习惯,是肯定会询问是否还有其它收费套餐?移动工作人员当时的回答是没有其它套餐。赖先生自己电话移动客服质疑时,客服表示移动通话录音只保留半年,所以对此投诉,他们没办法核实。

赖先生在朋友圈吐槽了自己的遭遇,至少有4个朋友存在类似情况,分别致电移动,其中有不清楚什么时候多出一个附属号,每月要扣费10元;有发现了以前忽略的先送三个月,到期自动收费的流量套餐业务;一个朋友办理了不限流量套餐,卡上还捆绑有30元包多少流量的套餐,就这样一直被重叠业务收费;更有一个朋友竟然还绑定着2G流量套餐业务,对此移动客服的回复是,我们的2G和3G业务并没有下线,所以有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对于移动资费同样有着困扰的还有南京的翁先生,近日读者翁先生也给大众证券报打来电话反映,他是移动14年的老用户,两年多前他参加了移动的装宽带和移动有线电视“20元+20元”活动,每月返还10元+10元,活动期限两年。其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移动有线电视这项业务,翁先生是并不需要的,但是移动规定只能捆绑办理此项业务,翁先生为了宽带的优惠只能被动接受。两年到期后,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上述两项费用仍在通过手机代扣,翁先生开始没有在意,过了大半年才发现,手机每个月仍在代扣40元的费用,多花了大半年的冤枉钱。翁先生表示并不是在乎这大半年的每月20元的电视业务费用,但是最起码,活动结束以后,中国移动应该电话通知,至少应该短信告知活动结束了,因为时间长了,消费者很难记住两年前参加的活动细节。翁先生说:“这件事情只是我对移动不满的其中一个地方,我觉得中国移动暗藏了消费陷阱,或者说移动并没有主动服务消费者的意识,这和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减税降负这种大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携号转网实行后,我肯定是会考虑转网的”。

记者随即采访了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协会宣传部负责人王芙蓉认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电信服务经营者有义务提醒消费者相关套餐业务情况,但是两项业务套餐之间是否排斥有时难以界定。同时,王芙蓉表示如果消费者遇到侵权行为,可以通过“掌上消协”微信公众号、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网以及消费者所在地的消协进行投诉,也可以拨打工信部12300电话进行举报。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涉及电信消费的投诉虽然居高不下,但是诉讼案件占比却并不高,老百姓在通讯方面的维权确实挺难,首先消费者受损都是小金额的居多。其次目前仍然存在法律盲点,也存在举证不易的现象,法律对电信侵权的司法解释仍有滞后。想要得到根本解决,除非破除垄断,但是目前看并不现实。现阶段只有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立法设立规范准则,对于记者提到的这些问题,在技术上对运营商来说其实是没有难度和障碍,只是愿不愿意让利,切身为消费者考虑的问题。他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经常致电客服或者上网查清自己手机的真实消费状况,因为自己不查清,枉交费用,对通讯运营商来说正中下怀。

如果在电信服务过程中确实遇到利益受到侵害,江苏君远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淑君建议,消费者应该收集入网协议、套餐协议等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向移动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当地省级通信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兰文)

编辑:lucas